
在数据分析领域,当我们面对海量无标签数据(如用户行为记录、商品属性数据、图像像素信息)时,如何快速发现数据内在的分组规律?K-Means 聚类算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利器”。作为无监督学习中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聚类方法,它通过 “划分簇群” 的核心逻辑,将相似数据归为一类、差异数据分属不同类,为后续的特征分析、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支撑。从电商平台的客户分群到医学影像的细胞分割,K-Means 以其简单高效的特性,成为数据挖掘工程师的必备工具。
要掌握 K-Means,需先明确三个关键概念 ——簇(Cluster)、质心(Centroid) 与距离度量,它们共同构成了算法的基础框架。
簇是 K-Means 的最终输出,指 “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样本集合”。例如,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中,“高消费频次、高客单价” 的用户会形成一个簇,“低消费频次、低客单价” 的用户会形成另一个簇;图像像素数据中,“亮度高、饱和度低” 的像素会聚集为 “背景簇”,“亮度中等、饱和度高” 的像素会聚集为 “目标物体簇”。簇的本质是 “数据内在相似性的外在体现”,而 K-Means 的核心目标就是找到这些 “自然分组”。
质心是每个簇的 “代表性样本”,其数学定义为 “簇内所有样本特征的平均值”。对于包含个样本、每个样本有个特征的簇,若样本特征向量为(每个),则该簇的质心计算公式为:
例如,对 “消费频次(次 / 月)” 和 “客单价(元)” 两个特征的用户簇,若簇内有 3 个用户:(10, 500)、(12, 600)、(8, 450),则质心为,这个点就是该簇用户的 “平均特征代表”。
K-Means 通过 “计算样本与质心的距离” 判断样本归属,距离越近,说明样本与该簇的相似性越高。最常用的距离度量是欧氏距离(适用于连续型特征,如身高、消费金额),对于两个维特征向量和,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此外,针对稀疏数据(如文本的词频向量)会使用 “曼哈顿距离”,针对高维数据(如图像特征)会使用 “余弦相似度”,但欧氏距离因计算简单、直观,仍是 K-Means 的默认选择。
K-Means 的核心逻辑是 “迭代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质心位置,最小化簇内样本的 “总距离误差”(即簇内平方和,SSE)。其标准步骤可拆解为 5 步,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操作:
是用户需提前指定的参数,代表 “希望将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簇”。例如,电商平台若想将客户分为 “高价值、中等价值、低价值” 三类,则;图像分割若想区分 “背景、目标 1、目标 2”,则。的选择直接影响聚类结果,是 K-Means 的关键难点(后续会详细说明如何合理选择)。
从所有样本中随机选择个 “初始质心”—— 这是算法的起点,但需注意:初始质心不能重复,且应尽量分散(若初始质心过于集中,易导致聚类结果陷入 “局部最优”)。
示例:对包含 100 个用户的数据集(特征为 “消费频次、客单价”),若,则随机挑选 3 个用户的特征向量作为初始质心,如、、。
对每个样本,计算其与个质心的距离(如欧氏距离),将样本分配到 “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示例:某用户特征为 (12, 650),计算其与 3 个初始质心的距离:
与的距离:
与的距离:
与的距离:
因与距离最近,该用户被分配到所在的簇(暂称为 “中等消费簇”)。
重复此操作,直到所有样本都被分配到对应的簇,形成个临时簇群。
对步骤 3 形成的每个簇,重新计算其质心(即簇内所有样本特征的平均值),用新质心替代旧质心。
示例:若 “中等消费簇” 包含 5 个用户,特征分别为 (10, 500)、(12, 600)、(8, 450)、(15, 700)、(12, 650),则新质心为:
新质心更能代表当前簇的 “平均特征”,为下一轮迭代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重复步骤 3(分配样本)和步骤 4(更新质心),直到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质心稳定:两次迭代中,所有质心的位置变化小于预设阈值(如 0.001),说明簇的结构已稳定;
误差收敛:簇内平方和(SSE,即所有样本到其所属簇质心的距离平方和)不再显著下降;
迭代次数上限: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如 100 次),避免算法陷入无限循环。
当满足终止条件时,输出最终的个簇及对应的质心,聚类过程完成。
K-Means 虽简单高效,但存在两个核心痛点:K 值如何选、初始质心如何优化。若不解决这些问题,聚类结果可能完全偏离数据的真实规律。
的选择无固定标准,但可通过两种常用方法辅助判断:
核心逻辑:计算不同值对应的 “簇内平方和(SSE)”,绘制与 SSE 的关系曲线 —— 随着增大,SSE 会逐渐下降(因为簇内样本越来越相似);当达到某个值后,SSE 的下降幅度会突然变缓,形成 “肘部”(曲线的拐点),这个 “肘部” 对应的就是最优值。
示例:对客户数据聚类时,时 SSE=10000,时 SSE=5000(下降 50%),时 SSE=2000(下降 60%),时 SSE=1800(仅下降 10%),时 SSE=1700(下降 5%)—— 此时是 “肘部”,对应最优簇数。
核心逻辑:对每个样本,计算 “簇内相似度”(样本与簇内其他样本的平均距离,记为)和 “簇间不相似度”(样本与最近其他簇的平均距离,记为),单个样本的轮廓系数为;所有样本的轮廓系数平均值即为整体轮廓系数,取值范围为—— 系数越接近 1,说明聚类效果越好(样本在簇内越相似,与其他簇越差异)。
通过计算不同值的轮廓系数,选择系数最大的作为最优值,适用于对聚类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景。
标准 K-Means 的初始质心随机选择,易导致结果陷入 “局部最优”(如初始质心集中在数据的某一区域,聚类后簇的分布不均衡)。解决方法是使用K-Means++ 算法,其优化逻辑如下:
从所有样本中随机选择 1 个样本作为第一个初始质心;
对剩余每个样本,计算其与已选质心的 “最小距离”,距离越大的样本,被选为下一个质心的概率越高;
重复步骤 2,直到选够个质心;
后续步骤与标准 K-Means 一致。
K-Means++ 通过让初始质心尽量分散,大幅降低了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是工业界常用的优化方案(多数工具库如 Scikit-Learn 的 K-Means 默认采用此方法)。
K-Means 的应用覆盖多个领域,核心是 “无标签数据的分群与规律挖掘”:
电商、金融等行业可通过 K-Means 对客户聚类,例如:
特征:消费频次、客单价、复购率、浏览时长;
簇群:高价值客户(高频次、高客单价、高复购)、潜力客户(中频次、中客单价、低复购)、流失风险客户(低频次、低客单价、零复购);
应用:对高价值客户推送专属权益,对潜力客户发送满减券,对流失风险客户触发召回短信,提升营销效率。
在计算机视觉中,K-Means 可将图像像素按 “颜色特征(RGB 值)” 聚类,实现图像分割:
例如,对卫星遥感图像,将像素分为 “植被(绿色系)、水体(蓝色系)、建筑(灰色系)”3 个簇,快速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对医学影像(如 CT 图),将像素分为 “正常组织、病变组织、背景”,辅助医生定位病灶。
对大量无标签文本(如新闻、用户评论),先将文本转化为 “词频 - 逆文档频率(TF-IDF)” 特征向量,再用 K-Means 聚类:
正常数据会聚集在某个簇内,而异常数据因特征差异大,会远离所有簇或形成独立的小簇:
例如,金融交易数据中,正常交易形成 “小额高频簇、大额低频簇”,而 “大额高频、跨地域交易” 可能是异常簇,对应盗刷行为;
工业设备传感器数据中,正常数据形成 “稳定运行簇”,异常数据(如温度骤升、振动加剧)形成独立小簇,可预警设备故障。
简单高效:算法逻辑清晰,计算复杂度低(时间复杂度为,为样本数,为簇数,为迭代次数),适用于百万级样本的大规模数据;
易实现与解释:多数机器学习工具库(如 Scikit-Learn、TensorFlow)都内置 K-Means 接口,且聚类结果(簇、质心)直观易懂,便于业务落地;
需提前指定 K 值:无法自动判断最优簇数,依赖人工经验或辅助方法;
对初始质心敏感:标准 K-Means 易陷入局部最优,需通过 K-Means++ 优化;
对非球形簇不友好:K-Means 假设簇是 “球形分布”(基于欧氏距离),若数据簇为 “长条型”“环形”,聚类效果会大幅下降(需改用 DBSCAN 等算法);
K-Means 作为无监督学习的 “入门级算法”,虽有局限性,但凭借简单高效、易落地的优势,仍是数据分群的 “首选工具”。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以下三点:
多方法验证:用肘部法则、轮廓系数结合业务经验确定值,用 K-Means++ 优化初始质心,避免单一方法导致的偏差;
结合业务解读:聚类结果需结合业务场景解释,例如 “客户簇” 需对应 “高 / 中 / 低价值” 等业务标签,而非仅停留在数学层面的簇群划分。
总之,K-Means 的核心价值在于 “快速挖掘数据的内在分组规律”—— 它不是 “完美算法”,但却是连接 “无标签数据” 与 “业务洞察” 的重要桥梁,掌握它,就能在海量数据中找到 “隐藏的秩序”。
K-Means 聚类:无监督学习中数据分群的核心算法 在数据分析领域,当我们面对海量无标签数据(如用户行为记录、商品属性数据、图 ...
2025-09-03特征值、特征向量与主成分:数据降维背后的线性代数逻辑 在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领域,“降维” 是破解高维数据复杂性的 ...
2025-09-03CDA 数据分析师与数据分析:解锁数据价值的关键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无 ...
2025-09-03解析 loss.backward ():深度学习中梯度汇总与同步的自动触发核心 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流程中,loss.backward()是连接 “前向计算 ...
2025-09-02要解答 “画 K-S 图时横轴是等距还是等频” 的问题,需先明确 K-S 图的核心用途(检验样本分布与理论分布的一致性),再结合横轴 ...
2025-09-02CDA 数据分析师:助力企业破解数据需求与数据分析需求难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无论是市 ...
2025-09-02Power BI 度量值实战:基于每月收入与税金占比计算累计税金分摊金额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税金分摊是成本核算与利润统计的核心环节 ...
2025-09-01巧用 ALTER TABLE rent ADD INDEX:租房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实践 在租房管理系统中,rent表是核心业务表之一,通常存储租赁订单信 ...
2025-09-01CDA 数据分析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 从能力落地到价值跃迁 当数字化转型从 “选择题” 变为企业生存的 “必答题”, ...
2025-09-01数据清洗工具全景指南:从入门到进阶的实操路径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链条中,“数据清洗” 是决定后续分析与建模有效性的 “第一道 ...
2025-08-29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以预测结果为核心的闭环调优路径 在机器学习模型落地中,“参数” 是连接 “数据” 与 “预测结果” 的关 ...
2025-08-29CDA 数据分析与量化策略分析流程:协同落地数据驱动价值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践中,“流程” 是确保价值落地的核心骨架 ——CDA ...
2025-08-29CDA含金量分析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CDA(Certified Data Analys ...
2025-08-28CDA认证:数据时代的职业通行证 当海通证券的交易大厅里闪烁的屏幕实时跳动着市场数据,当苏州银行的数字金融部连夜部署新的风控 ...
2025-08-28PCU:游戏运营的 “实时晴雨表”—— 从数据监控到运营决策的落地指南 在游戏行业,DAU(日活跃用户)、MAU(月活跃用户)是衡量 ...
2025-08-28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分群” 是企业理解用户、优化运营的核心手段 ...
2025-08-28CDA 数据分析师:数字化时代数据思维的践行者与价值推动者 当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已从 “辅助性信息” 跃 ...
2025-08-28ALTER TABLE ADD 多个 INDEX:数据库批量索引优化的高效实践 在数据库运维与性能优化中,索引是提升查询效率的核心手段。当业务 ...
2025-08-27Power BI 去重函数:数据清洗与精准分析的核心工具 在企业数据分析流程中,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Power BI 作为主 ...
2025-08-27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的实践与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 CDA(Certif ...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