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到底如何改变了互联网思维
近日币市颓靡,2018共识大会预期的暴涨并未如约,未形成“共识”的大会虽不堪冠以“团结”、“胜利”的美誉,但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与机构开始真正思考区块链浪潮下的进与退,无疑是本次大会无心插柳而衍生的“默契”。在纳斯达克的高调入圈、多国监管的频频就位、国内技术先发的强烈意愿氛围下,无论在飞机或高铁上、茶社或咖啡厅、甚至夜市烧烤摊,“区块链”都是能让所有人放下手机的神奇关键词。
对于拥抱风险的年轻人,区块链被视为财务自由之门的钥匙;对于苦寻突破的创业者,区块链被视为鱼跃龙门的跳板;而对于久旱盼甘霖的传统行业,区块链所受青睐近乎以弯道超车的姿态力压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晋“群芳”。那么,当我们选择区块链方案时,我们选择了什么呢?
区块链究竟交付什么
笔者看过的很多区块链文章大都长于概念的铺陈,尤以比特币为例的各种“去中心化”、“数字签名”、“公钥/私钥”、“默克尔树”、“UTXO”开头,进而引申到“SPV”、“POW/POS/DPOS/PBFT共识协议”、“智能合约”甚至“跨链”、“闪电网络”等。权且不说五年乃至十年前的技术概念对于未来商业场景的指导性如何,区块链作为一项可定制的集成创新技术,选取什么样的技术元素极大程度取决于要交付什么样的价值。
过去十年,传统行业经历了一轮互联网化的洗礼,我们的衣食住行、财富人脉统统从各自的体系堡垒中被提炼ONLINE,以“六度分隔”为代表的小世界网络理论更是推进了商业社交化的历史车轮,使得“渠道变现”、“面向生态”的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衍生了诸如“智慧XX”、“O2O”等成型理念。交付流量模式,是商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充当着社会信息与资源的媒介,由点及面地挖掘所在领域的蚁群效应,以期获得最优的经营渠道与运行模式,通过效率的改进获得盈利。那么商业区块链呢?
比特币宣称是一种“电子现金系统”,以太坊向“智能合约应用平台”大踏步迈进,超级账本致力于商用区块链“框架及工具”,百家争鸣的下一代公链们则干脆被分为了底层链和应用链,各有对标。比起非区块链的现有解决方案,它们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
让我们逆向来看待这个问题。比特币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旨在实现“支付的分布式验证”,从某种意义而言,比特币是面向支付业务的应用链。中本聪定义了一个纯粹的分布式网络——P2P网络,作为他开创性方案的底图。账号密码?不存在的,我的“地址”我做主,“公/私钥”了解一下。如何表达我对某个交易的参与呢?数字签名能够实现易验证而难模仿的“鉴权”过程。比特币系统将网络里的每笔交易以固定的格式依次记录为“流水账”,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记录的某一段“流水账”追加至已有的“流水账”,当然,前提是要经历一个并不公平的“摇号”,算力强的人更容易中签。这里的“摇号”则是区块链系统的精华所在,即共识协议。选择算力作为筹码,或许出于对引接资源的诉求和对摩尔定律的致敬兼而有之。没有“中签”的竞争者还有一次用脚投票的机会,如发现“中签者”作弊,则大可拒绝将其提供的这段“流水账”收录。随着“流水账”一段段累积,越早被收录的交易越易被更多参与者收录,从而难以被篡改。为驱使更多算力资源加入比特币系统,中本聪设计了递减的“悬赏”机制,也通过该机制实现数字货币的增发。这种“佛系悬赏”的精妙设计在于当奖励停止时,比特币无论是已自生自灭,还是已深度应用,也都无“悬赏”的必要了。至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则是将已定义的动态流程上链,参与者发起共识的标的在静态资产记录的基础上扩展了资产异动规则,同时,ERC20与ERC721等通证体系对数字资产的可拆分性进行了区分,进一步契合了商业应用需求。
之所以说区块链共识的问世是开创性的,是因为这种共识对区块链系统所维系的价值实现了有效的保护。无专门运维的比特币系统已运转九年,期间甚至发生过硬分叉与协议升级,被视为全球央行的“共同威胁”,却令行政手段几乎无从干涉。比特币也许最终不会成功,但“共识”无疑是人类社会新生产关系乃至治理形态的敲门砖。
通过共识实现价值的求同存异,商业区块链期望交付的是支持协同与重构的闭环场景。审视近十年区块链技术从1.0到3.0的蜕变,不难发现区块链共识正从支付场景向金融场景、物联网场景蔓延。新一代公链们无不扛着“民有、民治、民享”的大旗,以平台系统、搜索引擎、交易网络等产品为切入,磨刀霍霍,筹划着对正处于互联网垄断阴影下的传统行业展开降维收割。
Aelf对技术代价与场景价值的理解
技术方案的选型敲定是TRADE-OFF的一次狂欢,这句话在区块链的语境中同样成立。为实现区块链系统的价值交付,技术工程师们要做的除了“妥协”还是“妥协”。
Aelf的立项思辨曾持续半年有余。“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从早期技术Geek打造的区块链乌托邦,经历中期咨询圈大佬对商业运行模式兼容的考量,到后期学术达人对项目可行性及实施预期的剖析,使得Aelf成为一个面向商业场景定制的专注跨链交互、性能提升、资源隔离特性的底层公链。
在Aelf的技术架构里,并行化云服务与分布式微服务是对互联网商业产品的一次妥协,也是直面现有区块链商业化痛点的一剂处方。互联网曾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一次“不破不立”的暴击,而被称为“互联网2.0”或“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看重的是对现有互联网商业场景业务系统的平滑过渡。近年来,遗产系统重构之风盛行,无论是行业或是技术领域普遍以升级适配的态度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概念的冲击。对商业应用而言,一种易于对接与融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更能契合区块链化改造需求。云服务将计算与存储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微服务则以容器的形式对业务单元进行标准化部署,Aelf在用户接口端将二者整合,并基于Aelf内核实现云服务资源调度与微服务容器的协同。对于商业场景而言,这种方案能够极大降低业务升级成本,甚至可以实现产品版本的灰度更迭。
可定制区块头、可定制智能合约集、可定制共识机制,是Aelf面向商业场景技术方案拓展的又一次妥协。绝大多数基础设施公链倾向于约定一种最优的应用模型或接口,这也就形成了比特币TPS优化桎梏与以太坊Crypto-Kitties的全链堵车,很多所谓的第三代公链也在架构设计中无意剥夺了业务领域技术人员的“蓝图权”。Aelf技术骨干早在两年前就打造了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技术框架,作为基础设施,区块链平台应留给上层业务系统更开放、更多元的接入策略。虽然这会给Aelf项目的研制工作带来更多困扰,但相信这样的妥协能够对整个区块链技术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让框架回归本源,提升Aelf的建设预期。
多级侧链与跨链协同,则是Aelf面向区块链系统本身基于信任的商业应用延伸的最重要的妥协。Aelf初期曾被内部定名为Grid,形象化的描述这一树形侧链索引机制。Aelf用“一链一合约”描述资源隔离的同时,也用“动态索引”描绘了基于信任传递的商业应用延伸过程。在登记认证、数字资产、分布式交易等内置侧链的交互下,Aelf实现了一个闭环的经济系统。用户端无论是藉由内置侧链或自行定制侧链,均能够在Aelf的治理结构之下实现商业应用的拓展。同时,商业应用需求接入后的激励也能够反馈于Aelf系统的协议升级,最终实现技术良性迭代与商业延伸拓展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三次妥协,是Aelf对技术代价和场景价值的深入思考和积极作为。历史曾告诉我们,并将再次告诉我们,新兴产业终将在技术和市场的彼此妥协中催生。
互联网三十年vs区块链十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商业互联网三十年最重要的经验。新概念最容易做噱头,也最容易被消费。从郁金香效应到互联网泡沫再到数字货币热潮,四百年来人类社会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投机与炒作带来的刺激和快感丝毫不亚于科技及生产力进步本身。
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从淘宝、微信到抖音,互联网世界成功的产品通常有着相似的发迹史。互联网产品尚且须依托优质的服务与内容运作吸引流量,传统互联网如斯,在用脚投票的区块链世界先发更不一定是优势。说句不好听的,石缝逆生的比特币尚且不敢说自己商业落地,树上的猢狲们急着做什么?熬不住荒山秃岭,也就见不得蔚然成荫,离开了众木环抱,也就无所谓独秀于林。PPT也许可以用来造手机、造电视甚至造汽车,但噱头之所以为噱头就是因为它只能做趟尽前人路的敲门砖,而无法成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开拓者的垫脚石。对于区块链这一集成创新的技术体系,如果绕开技术深耕而仅靠PM们动动嘴拍拍脑袋写写策划,多半也只能搞个“大新闻”,最终经不住市场考验,贻笑大方。
互联网产业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工程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实施,甚至很多所谓的新商业模式,依旧可以依托五年甚至十年前的技术架构而实现。区块链走工程化之路,应站在互联网技术的巨人肩膀,以工程标准和流程开展技术实施。即便被奉为互联网产品最佳实践的敏捷开发,也是在传统软件工程瀑布模型、V模型、螺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短平快特征而优化的产物。区块链的第一个十年令一直以来为资本所驱动的技术企业首次意识到场景即价值,通过二级数字货币市场的运作更是令原本高高在上的资本趋之若鹜。一直以技术为标榜的Aelf在百家争鸣的行业实践中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机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关键:从业务到落地的全流程解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浪潮中,机器学习作为核心工具,已广泛应用于 ...
2025-09-09SPSS 编码状态区域中 Unicode 的功能与价值解析 在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
2025-09-09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商业数据分析流程的核心力量 在商业决策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的过程中,商业数据分析总体 ...
2025-09-09R 语言:数据科学与科研领域的核心工具及优势解析 一、引言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无论是科研人员验证实验假设(如前文中的 T ...
2025-09-08T 检验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引言 在科研数据分析、医学实验验证、经济指标对比等领域,常常需要判断 “样本间的差异是 ...
2025-09-08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用数据说话” 已从企业的 “加分项” 变为 “生存必需”。然而,零散的数据分析无法持续为业务赋能 ...
2025-09-08随机森林算法的核心特点:原理、优势与应用解析 在机器学习领域,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作为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
2025-09-05Excel 区域名定义:从基础到进阶的高效应用指南 在 Excel 数据处理中,频繁引用单元格区域(如A2:A100、B3:D20)不仅容易出错, ...
2025-09-05CDA 数据分析师:以六大分析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业务的核心能力 在数据驱动决策成为企业共识的当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 ...
2025-09-05SQL 日期截取:从基础方法到业务实战的全维度解析 在数据处理与业务分析中,日期数据是连接 “业务行为” 与 “时间维度” 的核 ...
2025-09-04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发展历程中,解决 “梯度消失”“特征复用不足”“模型参数冗余” 一直是核心命题。2017 年提出的密集连 ...
2025-09-04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数据范式,释放数据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生产要素。而 CDA(Certified ...
2025-09-04K-Means 聚类:无监督学习中数据分群的核心算法 在数据分析领域,当我们面对海量无标签数据(如用户行为记录、商品属性数据、图 ...
2025-09-03特征值、特征向量与主成分:数据降维背后的线性代数逻辑 在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信号处理领域,“降维” 是破解高维数据复杂性的 ...
2025-09-03CDA 数据分析师与数据分析:解锁数据价值的关键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无 ...
2025-09-03解析 loss.backward ():深度学习中梯度汇总与同步的自动触发核心 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流程中,loss.backward()是连接 “前向计算 ...
2025-09-02要解答 “画 K-S 图时横轴是等距还是等频” 的问题,需先明确 K-S 图的核心用途(检验样本分布与理论分布的一致性),再结合横轴 ...
2025-09-02CDA 数据分析师:助力企业破解数据需求与数据分析需求难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无论是市 ...
2025-09-02Power BI 度量值实战:基于每月收入与税金占比计算累计税金分摊金额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税金分摊是成本核算与利润统计的核心环节 ...
2025-09-01巧用 ALTER TABLE rent ADD INDEX:租房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实践 在租房管理系统中,rent表是核心业务表之一,通常存储租赁订单信 ...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