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纸牌屋》第二季开播,这部因口碑传播而声名鹊起的电视剧并非出自传统电视台,而是由美国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奈飞( Netflix) 公司预付1 亿美元制作的,《纸牌屋》两季共26 集,平均每集的制作经费是美剧平均制作费用的两倍。
据说在推向市场后,出于喜欢热闹的看客心理,《纸牌屋》效应正在呈现涟漪状态。这部描述华盛顿DC的政治全景的网络自制剧,已在评论界和美剧迷中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据说,从奥巴马到王岐山,再到很多数得上名字的经济学家与公众人物,都在不无骄傲地表明自己是《纸牌屋》的粉丝,这一点让人感觉,没看过就out了。
有人认为《纸牌屋》的成功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毕竟这个美剧是通过对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主题搜索进行分析,确定受众对拍摄主题、拍摄导演、参演演员、播出方式的喜好,而爆红全球,震惊了全球的秘密武器是基于数据的严谨性。
通过数据分析与市场推广,将一部电视剧的策划制作,变成了跨界营销的划时代经典案例,这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看清《纸牌屋》成功的基因,以及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力,但贾春宝还是希望从理性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分析。
在技术学派认为,媒体连篇累牍的是《纸牌屋》基于大数据,有一套人人艳羡的成功公式,将纯粹基于技术的大数据,而通过市场直接转化为摇钱树,
市场认为,作为北美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出品方奈飞分析了用户的每一个动作,包括什么时候快进,什么时候回放等,找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接下来就是根据数据,通过分析统计这些剧集的暂停、回放、快进、停止、搜索、分享、收藏、评论等多维度数据,然后回头去看相应的剧作内容,看看在哪一集的哪个桥段,以及是什么剧情最有吸引力。
最后,就来到了最重要的分析阶段,得出政治剧观众的口味:喜欢什么悬念(配角生死未明/法案是否通过/表白是否被接受)、喜欢什么话题(政治游戏规则/男女主角的爱情/和现实世界相互呼应的程度)、喜欢什么场面(打斗/谈判/性暗示)等等。总结出一套规律,并运用到《纸牌屋》的制作当中。
技术人员认为,大数据可以预测一场流感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预测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最便宜的飞机票,可以预测消费者会给怎样的电视剧好评。大数据的预测是小数据不具备的功能,但是小数据的深度分析也是大数据不具备的。
谷歌公司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所含数据的上千倍。Facebook 每天更新的照片量超过1000 万张,每天人们在网站上点like 的按钮或评论超过三十亿次,这些都为Facebook 公司挖掘用户喜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线索。
量变导致质变,数据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仅是数据以及简单的结论那么简单。对大数据掌握程度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来源。同时,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方方面面。从科技到医疗、政治、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领域。我们不能否认数据与市场调查在企业决策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但实际上,大数据之于《纸牌屋》虽然有功,所发挥的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理性的业内人士断言:宣传大数据分析的噱头,就是奈飞的企业PR 行为。此举是为了在传统电视界争得话语权,为了打压亚马逊即将开始的原创剧集拍摄。优酷CEO古永锵认为,《纸牌屋》实际上还是靠SONY的制作功底,大数据有用,但不能神化。
贾春宝的观点是:不要迷信大数据,而要基于“傻子都看得出来”的常识。以大数据为依托,固然会让自己更真切地把握市场的脉搏,但也会让我们在投其所好的同时,失去自我。大数据的趋势下,貌似市场的未来更确定了,其实刚好相反——变得更不确定了,或者是在让自己陷入迷茫这一点上,是更确定了!
我们总希望去预测未来,即使我们知道我们必然要往生,都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基于什么外力或者内因,在那一刻我们是否已经了无遗憾。
因为数据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是根据内心的需求而炮制出来的。即使数据都是真实的,那么对数据的影响性因素太多了,人冒然得出的结论也会导致不确定的结果。
迷信市场调查与分析的人,会信誓旦旦地跟你讲,TA所设计的问卷有多么地科学,符合人的心理,有效规避人之撒谎以及情绪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即使撒谎都会被查出来,并将那些无效数据剔除,而给你提供的都是干货。
但至少你需要有专业团队去设计问卷,然后有专业团队去实施调查,所调查并被采用的数据均出自负责任的信息反馈,而且所涉及的被调查者基本都很配合(乖乖的把真实想法告诉你)还需要在数据统计的时候有严谨而精细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人既要尊重数据还要不迷信数据,并从数据之中跳出来, ——那么我要问“凭什么”。
即使关于调查的一切顾虑都解决了,一路绿灯,那么你又何以保证未来不至于发生环境与时机的变化呢?——因此,依靠数据进行的决策,其迷茫往往是连环并逐步深入,而且难以彻底消除的。
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市场与人的期待等等各方面有任何一点变化,都将导致你所深信不疑的决策模式发生常识性的错误,因为你犯了早已在中国成语故事中被嘲笑的低级错误——刻舟求剑!即使你给自己披上了严谨而炫目的外衣,都难以掩盖你的too young, too naive的本质。
在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刻,大数据的预测率可能达到90%甚至100%,人类真正拥有了预测未来的本领,这会不会是一场灾难。无论我们干什么说什么,其实早就按照指定的轨迹运转,这会不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无从得知!
最后,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使用,我们会不会生活在一个由冰冷数据包裹的世界,我们的意志和行为都被智能机器操纵,人类的创造性可能被空前遏制,社会不再进步。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PyTorch 核心机制:损失函数与反向传播如何驱动模型进化 在深度学习的世界里,模型从 “一无所知” 到 “精准预测” 的蜕变,离 ...
2025-07-252025 年 CDA 数据分析师考纲焕新,引领行业人才新标准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数据已成为驱动各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 ...
2025-07-25从数据到决策:CDA 数据分析师如何重塑职场竞争力与行业价值 在数字经济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从 “辅助工具” 升级为 “核心资 ...
2025-07-25用 Power BI 制作地图热力图:基于经纬度数据的实践指南 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地图热力图凭借直观呈现地理数据分布密度的优势,成 ...
2025-07-24解析 insert into select 是否会锁表:原理、场景与应对策略 在数据库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 是一种常用的批量数据插入语句 ...
2025-07-24CDA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范围解析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数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之一。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 ...
2025-07-24从 CDA LEVEL II 考试题型看 Python 数据分析要点 在数据科学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认证成为众多从 ...
2025-07-23用 Python 开启数据分析之旅:从基础到实践的完整指南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而 Pyt ...
2025-07-23鸢尾花判别分析:机器学习中的经典实践案例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有一个经典的数据集如同引路明灯,为无数初学者打开了模式识别 ...
2025-07-23解析 response.text 与 response.content 的核心区别 在网络数据请求与处理的场景中,开发者经常需要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提取数 ...
2025-07-22解析神经网络中 Softmax 函数的核心作用 在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中,激活函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网络赋予了非线性能力, ...
2025-07-22CDA数据分析师证书考取全攻略 一、了解 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 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是一套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考核标准, ...
2025-07-22左偏态分布转正态分布:方法、原理与实践 左偏态分布转正态分布:方法、原理与实践 在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科学研究中,正态分 ...
2025-07-22你是不是也经常刷到别人涨粉百万、带货千万,心里痒痒的,想着“我也试试”,结果三个月过去,粉丝不到1000,播放量惨不忍睹? ...
2025-07-21我是陈辉,一个创业十多年的企业主,前半段人生和“文字”紧紧绑在一起。从广告公司文案到品牌策划,再到自己开策划机构,我靠 ...
2025-07-21CDA 数据分析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入门到卓越的成长之路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 CD ...
2025-07-21MySQL执行计划中rows的计算逻辑:从原理到实践 MySQL 执行计划中 rows 的计算逻辑:从原理到实践 在 MySQL 数据库的查询优化中 ...
2025-07-21在AI渗透率超85%的2025年,企业生存之战就是数据之战,CDA认证已成为决定企业存续的生死线!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显示,AI驱 ...
2025-07-2035岁焦虑像一把高悬的利刃,裁员潮、晋升无望、技能过时……当职场中年危机与数字化浪潮正面交锋,你是否发现: 简历投了10 ...
2025-07-20CDA 数据分析师报考条件详解与准备指南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浪潮下,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愈发受到瞩目,成为众多有志投身数 ...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