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钻石矿”大数据正在颠覆文化产业
在最近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的发言让正着力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备受鼓舞。他说,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如果我们把以大数据新业态代表的创新理念和传统行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就会使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发生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发展、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打造中国经济“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也迫切需要站在大数据这个风口趁势而飞,从而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式,适应当下变幻莫测的社会,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要知道,根据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这一期望,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文化产业引入大数据技术有着先天优势:其一,文化产业蕴含的数据具备较高消费价值。文化产业所涉及产品大多和消费者直接相关,能直接为用户所消费,有着明确的直接消费价值。其二,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创造数据和内容的行业,能不断产生、获得新数据,而且其数据体量庞大,仅次于政府信息数据,基于庞大的用户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则将成为文化产业未来基于大数据业务转型的关键性条件。
大数据推动文化精品建设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特定人群的喜好进行分析,就能明确受众群体的品味和需求,创造出受欢迎的文化精品。美国的Netflix在制作《纸牌屋》时干了两件颠覆业界的事:
一是通过“电视剧消费习惯数据库”分析,发现老剧《纸牌屋》依旧是点播热门,改编风险较低。相比传统收视率统计只抽取数千个样本户,Netflix“算”出《纸牌屋》的数据库却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
二是把一整季13集一股脑放出来,这是由Netflix的看家法宝大数据得来的启发。数据显示,用户喜好把一周一集的美剧屯着,待到有空时一气看完。Netflix的创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回响:早该这么干了。显然,大数据成就了《纸牌屋》的巨大成功。
大数据解决文化产品定价难题
俗话说得好,“定价若不好,产品死得早”。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文化产业。如果说以往人们多是凭借经验和行情给文化产品定价,到如今的社会,再用这一套似乎就有些与时代脱节。在给文化产品定价时引进大数据,成为少数先知型文化企业的不二法门。
通过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分析出用户的消费承受点,巧妙设定产品成本和运营收入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在降低产品运营风险的前提下能够覆盖最广的消费人群。当然,文化企业还需在精准地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后,根据不同潜在用户群体的消费类型和消费能力,制定灵活的文化产品定价策略。这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锁定产品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大数据重塑优秀IP制造过程
在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至关重要。以IP为中心,文化产品集聚了大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粉丝,从而跨界于文化产业各大领域。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国内文化内容的生产正在渐渐改变仅凭内容生产者个人创意支撑的原始状态,通过IP粉丝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IP可以在创作之初增强原作和粉丝之间的黏性与活动,融合大量粉丝创意,集众智众慧之力,为IP改编、跨界打造、宣发等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IP的价值。即将于7月上映的电影《三体》,原著小说粉丝在三体社区直接参与电影剧本的改编、画面创意以及选角工作,女主角张静初也是被粉丝票选出来的。
大数据延长文化产品的产业链
传统的文化产品开发,其在开发之前参考的数据体量较小,往往容易产生误判,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今,通过收集大量的潜在用户的情感体验大数据、进行科学化的大数据分析,文化企业能提炼出主流消费群体的品位和审美变化,将其附着于产品之中。例如,艺术品开发企业可以与博物馆、美术馆合作,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记录(例如某类展馆人流量、停留时间等)来确定较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借助于大数据,文化企业还能根据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决定开展二次产品开发,从而延长产品产业链和经营周期。
大数据提升文化产品改进速度
受制于传统数据收集的费时费力,在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收集用户反馈中,文化企业往往不能及时获取用户反馈意见、延误产品升级换代周期,不能给用户带来改进的消费体验。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用户只需轻轻一扫便能给予反馈,或吐槽或点赞,企业便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到与以往体量相比庞大得多的数据,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使产品在市场更具竞争力,更受用户欢迎。
大数据实现精准广告投放和社会化营销
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传统文化企业缺乏用户思维。如今,文化企业可以轻松利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挖掘的核心技术,实现清晰的用户画像、消费者需求洞察,进而协助企业自身实现精准广告投放和社会化营销,甚至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市场预测与决策支持等。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文化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精准营销,将成为文化企业的必然趋势。文化企业只有主动拥抱大数据,将对数据的敏感和专业的领悟结合起来,才能在产业转型期占据先机,走上大数据时代的快车道。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Python HTTP 请求工具对比:urllib.request 与 requests 的核心差异与选择指南 在 Python 处理 HTTP 请求(如接口调用、数据爬取 ...
2025-09-12解决 pd.read_csv 读取长浮点数据的科学计数法问题 为帮助 Python 数据从业者解决pd.read_csv读取长浮点数据时的科学计数法问题 ...
2025-09-12CDA 数据分析师:业务数据分析步骤的落地者与价值优化者 业务数据分析是企业解决日常运营问题、提升执行效率的核心手段,其价值 ...
2025-09-12用 SQL 验证业务逻辑:从规则拆解到数据把关的实战指南 在业务系统落地过程中,“业务逻辑” 是连接 “需求设计” 与 “用户体验 ...
2025-09-11塔吉特百货孕妇营销案例:数据驱动下的精准零售革命与启示 在零售行业 “流量红利见顶” 的当下,精准营销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方 ...
2025-09-11CDA 数据分析师与战略 / 业务数据分析:概念辨析与协同价值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体系中,“战略数据分析”“业务数据分析” 是企业 ...
2025-09-11Excel 数据聚类分析:从操作实践到业务价值挖掘 在数据分析场景中,聚类分析作为 “无监督分组” 的核心工具,能从杂乱数据中挖 ...
2025-09-10统计模型的核心目的:从数据解读到决策支撑的价值导向 统计模型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并非简单的 “公式堆砌”,而是围绕特定 ...
2025-09-10CDA 数据分析师:商业数据分析实践的落地者与价值创造者 商业数据分析的价值,最终要在 “实践” 中体现 —— 脱离业务场景的分 ...
2025-09-10机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关键:从业务到落地的全流程解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浪潮中,机器学习作为核心工具,已广泛应用于 ...
2025-09-09SPSS 编码状态区域中 Unicode 的功能与价值解析 在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
2025-09-09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商业数据分析流程的核心力量 在商业决策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的过程中,商业数据分析总体 ...
2025-09-09R 语言:数据科学与科研领域的核心工具及优势解析 一、引言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无论是科研人员验证实验假设(如前文中的 T ...
2025-09-08T 检验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引言 在科研数据分析、医学实验验证、经济指标对比等领域,常常需要判断 “样本间的差异是 ...
2025-09-08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用数据说话” 已从企业的 “加分项” 变为 “生存必需”。然而,零散的数据分析无法持续为业务赋能 ...
2025-09-08随机森林算法的核心特点:原理、优势与应用解析 在机器学习领域,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作为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
2025-09-05Excel 区域名定义:从基础到进阶的高效应用指南 在 Excel 数据处理中,频繁引用单元格区域(如A2:A100、B3:D20)不仅容易出错, ...
2025-09-05CDA 数据分析师:以六大分析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业务的核心能力 在数据驱动决策成为企业共识的当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 ...
2025-09-05SQL 日期截取:从基础方法到业务实战的全维度解析 在数据处理与业务分析中,日期数据是连接 “业务行为” 与 “时间维度” 的核 ...
2025-09-04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发展历程中,解决 “梯度消失”“特征复用不足”“模型参数冗余” 一直是核心命题。2017 年提出的密集连 ...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