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产业遭遇垄断:拿数据的多贡献数据的少
在技术的推动下,大数据已不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而是撬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力”,催生了体量巨大的新兴产业。业内专家指出,大数据已成为支撑社会有效运行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亟须在数据融合、立法、安全方面完善顶层设计,为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大数据催生新兴业态
近年来中国大数据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产业初具规模。据易观国际统计,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102亿元,2017年有望达到170亿元。另一方面,大数据孕育了诸多新兴业态,激发了不同行业的活力。券商申万宏源的报告分析称,10年后大数据产业可撬动万亿元级的GDP发展。目前,大数据推动下势头强劲的当属三大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交易、智慧城市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杨强表示,人工智能概念冷寂多年,近年来异军突起,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数据,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算法训练提供了条件。
目前,各类数据尚未充分融合,因此诞生了大数据交易的业态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北京、贵州、武汉、西安等地相继建立了大数据交易平台。目前,规模较大的是北京和贵阳的交易平台。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引发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大数据带动的智慧城市市场涵盖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在交通方面,打车软件使用量、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此前出租车预约服务平台,其运作原理就是供需大数据的优化分配。在旅游景区管理方面,全国多个景点已经采用了电信运营商数据监控人流分布,避免人流密集导致的危险事件。
“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十三五”期间,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产业支持的情况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有望达4万亿元。
三重力量推动经济增长
如今,大数据不仅是经济“富矿”,更是战略资源。国务院去年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利用一章专门阐述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应从战略高度理解大数据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
首先,大数据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机遇。据业内估算,全国的大数据公司已超过了500家,分布在北京的最多,贵阳、武汉等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城市也是创业重镇。根据大数据研究机构“数据猿”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球大数据行业共计发生157起投融资事件,中国发生了97起,超过总量的一半。
大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告诉记者,大数据创业之所以火热,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条件成熟,另一方面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企业增长压力陡升,希望借助数据精准营销、高效生产。
其次,大数据为欠发达地区创造了赶超契机。以贵州为例,经济并不发达,却是首个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地区。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全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贵州省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贵州省如今共有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849家,今年上半年新增664家,同比增长60.92%。今年上半年,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共实现产值868.89亿元。河北张家口也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打造了京北云谷大数据管理基地、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基地。
第三,大数据助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客观上为经济增长减少了阻力、提供了“润滑剂”。如天津建成运用大数据的智慧型“审计监督一张网”管理系统,实现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等的实时监督;咸阳市政府和亚信数据公司合作,建立了识别诈骗获取医保行为的模型,2015年为咸阳政府节省了3000万元的财政开支。
产业健康发展需完善顶层设计
大数据虽然对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然而产业刚刚起步,仍有诸多挑战。
首先,企业“垄断”数据现象突出。BAT三大巨头凭借其固有的互联网优势,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根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阿里和腾讯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九成。但BAT体系并不开放,如高德地图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不再向外界公开开放地图数据。国家工商总局也曾表示,个别互联网巨头不愿配合监管分享数据。
其次,数据非法交易猖獗。山东出现两起针对高校新生的电信诈骗案,便涉及数据非法交易利用。除了传统的非法数据兜售外,借助技术手段盗取信息的现象日益增多。记者发现,不少网站都出售“移动终端信息采集仪”,利用无线技术快速提取手机电话簿、通信记录、短消息等数据。
第三,数据“孤岛”林立、融合困难。政府与企业都面临这一难题。“拿走数据的多,贡献数据的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表示,不少企业以保护商业机密或节省数据整理成本等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数据。部分政府部门也缺乏数据公开的动力,有的是因“懒政”而让数据沉睡,有的则是利用数据已经开展商业化应用,因此不愿共享。北京市经信委自2013年起推动建设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至今仍有多家政府部门不配合提供数据。
第四,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对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数据权属、政府数据公开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基本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介绍,目前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大多依照2012年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远不能应对实际需求。王叁寿表示,数据交易平台在运行中也有数据权属不明的困惑,期待法律明确交易规则和红线,让企业有法可依。
第五,大数据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现象严重,安全堪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大数据产业链非常完整,软硬件能力均领先全球。而中国在芯片、硬件、云计算等方面则较为薄弱,芯片尤其依赖进口,或成为未来产业掣肘。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立法,规范数据交易行为,鼓励数据互联互通,将数据公开共享纳入政府部门考核,同时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在芯片、云计算等大数据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建成健康、安全的大数据产业环境。记者 王晓洁 王新明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Python HTTP 请求工具对比:urllib.request 与 requests 的核心差异与选择指南 在 Python 处理 HTTP 请求(如接口调用、数据爬取 ...
2025-09-12解决 pd.read_csv 读取长浮点数据的科学计数法问题 为帮助 Python 数据从业者解决pd.read_csv读取长浮点数据时的科学计数法问题 ...
2025-09-12CDA 数据分析师:业务数据分析步骤的落地者与价值优化者 业务数据分析是企业解决日常运营问题、提升执行效率的核心手段,其价值 ...
2025-09-12用 SQL 验证业务逻辑:从规则拆解到数据把关的实战指南 在业务系统落地过程中,“业务逻辑” 是连接 “需求设计” 与 “用户体验 ...
2025-09-11塔吉特百货孕妇营销案例:数据驱动下的精准零售革命与启示 在零售行业 “流量红利见顶” 的当下,精准营销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方 ...
2025-09-11CDA 数据分析师与战略 / 业务数据分析:概念辨析与协同价值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体系中,“战略数据分析”“业务数据分析” 是企业 ...
2025-09-11Excel 数据聚类分析:从操作实践到业务价值挖掘 在数据分析场景中,聚类分析作为 “无监督分组” 的核心工具,能从杂乱数据中挖 ...
2025-09-10统计模型的核心目的:从数据解读到决策支撑的价值导向 统计模型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并非简单的 “公式堆砌”,而是围绕特定 ...
2025-09-10CDA 数据分析师:商业数据分析实践的落地者与价值创造者 商业数据分析的价值,最终要在 “实践” 中体现 —— 脱离业务场景的分 ...
2025-09-10机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关键:从业务到落地的全流程解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浪潮中,机器学习作为核心工具,已广泛应用于 ...
2025-09-09SPSS 编码状态区域中 Unicode 的功能与价值解析 在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
2025-09-09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商业数据分析流程的核心力量 在商业决策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的过程中,商业数据分析总体 ...
2025-09-09R 语言:数据科学与科研领域的核心工具及优势解析 一、引言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无论是科研人员验证实验假设(如前文中的 T ...
2025-09-08T 检验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引言 在科研数据分析、医学实验验证、经济指标对比等领域,常常需要判断 “样本间的差异是 ...
2025-09-08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用数据说话” 已从企业的 “加分项” 变为 “生存必需”。然而,零散的数据分析无法持续为业务赋能 ...
2025-09-08随机森林算法的核心特点:原理、优势与应用解析 在机器学习领域,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作为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
2025-09-05Excel 区域名定义:从基础到进阶的高效应用指南 在 Excel 数据处理中,频繁引用单元格区域(如A2:A100、B3:D20)不仅容易出错, ...
2025-09-05CDA 数据分析师:以六大分析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业务的核心能力 在数据驱动决策成为企业共识的当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 ...
2025-09-05SQL 日期截取:从基础方法到业务实战的全维度解析 在数据处理与业务分析中,日期数据是连接 “业务行为” 与 “时间维度” 的核 ...
2025-09-04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发展历程中,解决 “梯度消失”“特征复用不足”“模型参数冗余” 一直是核心命题。2017 年提出的密集连 ...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