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应用 信用评分及模型原理解析
虽然人人都可以通过对借款方在Lending Club和Prosper上的历史借贷数据进行分析,但我相信,了解消费信贷行为、评分机制和贷款决策背后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好的在市场中进行决策,获得收益。
消费信贷一直是推动世界领先国家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在过去的50年里,消费开支也因此有所增加。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家庭债务和信用季度报告,2014年8月,消费者负债总额为11.63万亿美元,其中74%为按揭和净值贷款,10%为学生贷款,8%为汽车贷款,以及6%为信用卡债务。消费信贷需求增长率极高,自动化风险评估系统势在必行。
信用评分最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信用评分最初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区分优秀和不良贷款。最初,信用评分的重点是是否要给贷方发放贷款,后来,这种行为转变成了申请人评分(applicant scoring)。信用评分借着申请人评分这一项成为了一项成功的评价系统。
在信用评分中,信贷价值假设会在未来的几年保持稳定,贷方会对申请人是否会在未来的12个月内出现90天以上的逾期支付进行评估。申请成功时申请人的最低评分是该分值边际良好和不良贷款几率相比而来,即会额外通过的优秀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申请者贷款1-2年以来的数据,加上相应的信用记录将帮助建立申请者未来2年左右的申请评分模型。
行为评分(Behavioral scoring),是申请人评分的一个补充,旨在评估申请人在过去一年中支付和购买行为的状况。 此数据用于预测未来12个月的违约风险情况,通常每个月更新一次数据。最近表现和当前信贷信息比最开始的申请信息更为重要。
比起违约风险,如今贷款方更加注重能满足他们盈利目标的贷款战略。他们可以选择贷款额、利率及其他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盈利能力。基于盈利能力而做出决策的技术分析叫做利润评分(profit scoring)。
与可使用静态信用评分模式的申请人评分不同,行为评分和利润评分需要使用动态信用评分模式,即要将过去的信贷行为纳入考虑范围。 一般来说,信用评分模型会分别为每一笔借贷建模。但是,由于借款人贷款组合违约情况(信用风险)增高,所借款项的重要性便今非昔比了。目前为止没有广泛接受的用于评估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模型。
您可以通过评估系统识别优秀及不良贷款的能力,预测概率的精确性以及分类预测的准确性这三点来评估一个信用评分模型。
贷款人的主要目标是在其投资组合中获得利润最大化。对于任何一笔贷款中,投资人都需要考虑贷款回报额。投资100美元,获利10美元显然不如投资25美元,获得3美元回报。
有些情况下,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这就意味着贷款人甚至会面临重大损失。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投资组合违约率及违约结果对风险进行量化。贷款人还可以将风险和回报设定在预期的范围内。
最终是否投资给借款人需要基于一系列决策:即哪些信息将有助于作出决策,在决策过程期间和之后贷款会有何发展以及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
影响图网用可视化的图形帮助投资人了解主要决策、不确定性、相关信息以及最终成果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影响图网可以确定决策的重要方面,有哪些数据与决策相关,以及在哪些方面有关。图网包括三种节点:决策(长方形节点),不确定事件(圆形节点),以及结果(菱形节点)。各节点由箭头相互连接。图1从市场中贷款人的角度进行绘制。
图1中,首先,贷款人获得借款人是否会有良好表现的贷款预测。预测是随机事件,因为贷款人不能决定预测的结果。它将影响投资与否(Loan or not)的决策,也会影响借款人的表现(Borrower good or bad)。接着,平台将决定是否发布贷款(Loan issued or not)。这对贷款人来说是随机事件。除非该贷款没有得到足够的贷款人支持,否则贷款人对是否发布贷款没有决定权或影响力。贷款一旦发布,贷款人就可以检验收入证明(Income verification)执行情况,查看FICO分数及还款记录(FICO score and payment history.)是否有变化,并更新贷款预测。根据更新后的贷款预测,贷款人可以决定是否要在FILOfn二级交易平台上卖出贷款。类似的,其他贷款人也可以在二级交易平台上很据更新的贷款预测决定是否买入贷款。这一系列事件会最终影响贷款人的收益。
决策树确定贷款中有哪些最优决策,并按照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了解顺序来解析决策的各个步骤。
那么决策树模型又是如何根据可视化影响图网中的结构逐渐形成的呢?决策树与影像图网的结构类似。其结果由以数字代表的回报事件表示。每个机会节点(不确定事件)都被赋予一定比重,比重代表事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从结果点开始往回推,经过所有决策及不确定事件的节点后,可以计算出每个结果的预期货币值(EMV)。
图2是一个简单的贷款决策的决策树。贷款人对是否进行投资做出了一份初期判断。如果贷款人不愿投资,则回报是0。如果贷款人投资,则有两种可能:投资回报良好,或不好(即违约)。
假设,借款人回报良好时,贷款人获益10,借款人违约时,贷款人则损失100。如果违约可能性是5%,并且贷款人愿意投资,则贷款人可能从借款人处获益:
0.95 x 10 + 0.05 x (-100) = 4.5
如果贷款人不愿投资,则获益为0。因此,决策树显示贷款人应该进行投资。如果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到10%,则贷款人可能从借款人处获益:
0.90 x 10 + 0.10 x (-100) = -1
因此,决策树显示贷款人不应该进行投资。
综上所示,如果g代表贷款人收益,l代表因借款人违约导致的贷款人损失,p代表投资回报良好的可能性,那么根据预期货币值(EMV)的标准,只有 pg – (1-p)l > 0时,贷款人应该进行投资。
p/(1-p)即投资回报良好的可能性与违约可能性的比值,也称为良莠比(good:bad odds)。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PyTorch 核心机制:损失函数与反向传播如何驱动模型进化 在深度学习的世界里,模型从 “一无所知” 到 “精准预测” 的蜕变,离 ...
2025-07-252025 年 CDA 数据分析师考纲焕新,引领行业人才新标准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数据已成为驱动各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 ...
2025-07-25从数据到决策:CDA 数据分析师如何重塑职场竞争力与行业价值 在数字经济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从 “辅助工具” 升级为 “核心资 ...
2025-07-25用 Power BI 制作地图热力图:基于经纬度数据的实践指南 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地图热力图凭借直观呈现地理数据分布密度的优势,成 ...
2025-07-24解析 insert into select 是否会锁表:原理、场景与应对策略 在数据库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 是一种常用的批量数据插入语句 ...
2025-07-24CDA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范围解析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数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之一。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 ...
2025-07-24从 CDA LEVEL II 考试题型看 Python 数据分析要点 在数据科学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认证成为众多从 ...
2025-07-23用 Python 开启数据分析之旅:从基础到实践的完整指南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而 Pyt ...
2025-07-23鸢尾花判别分析:机器学习中的经典实践案例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有一个经典的数据集如同引路明灯,为无数初学者打开了模式识别 ...
2025-07-23解析 response.text 与 response.content 的核心区别 在网络数据请求与处理的场景中,开发者经常需要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提取数 ...
2025-07-22解析神经网络中 Softmax 函数的核心作用 在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中,激活函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网络赋予了非线性能力, ...
2025-07-22CDA数据分析师证书考取全攻略 一、了解 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 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是一套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考核标准, ...
2025-07-22左偏态分布转正态分布:方法、原理与实践 左偏态分布转正态分布:方法、原理与实践 在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科学研究中,正态分 ...
2025-07-22你是不是也经常刷到别人涨粉百万、带货千万,心里痒痒的,想着“我也试试”,结果三个月过去,粉丝不到1000,播放量惨不忍睹? ...
2025-07-21我是陈辉,一个创业十多年的企业主,前半段人生和“文字”紧紧绑在一起。从广告公司文案到品牌策划,再到自己开策划机构,我靠 ...
2025-07-21CDA 数据分析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入门到卓越的成长之路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 CD ...
2025-07-21MySQL执行计划中rows的计算逻辑:从原理到实践 MySQL 执行计划中 rows 的计算逻辑:从原理到实践 在 MySQL 数据库的查询优化中 ...
2025-07-21在AI渗透率超85%的2025年,企业生存之战就是数据之战,CDA认证已成为决定企业存续的生死线!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显示,AI驱 ...
2025-07-2035岁焦虑像一把高悬的利刃,裁员潮、晋升无望、技能过时……当职场中年危机与数字化浪潮正面交锋,你是否发现: 简历投了10 ...
2025-07-20CDA 数据分析师报考条件详解与准备指南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浪潮下,CDA 数据分析师认证愈发受到瞩目,成为众多有志投身数 ...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