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如何颠覆文化产业
2015年以来,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军文化产业,阿里影业、百度影业、腾讯文学相继成立;已经上市的影视、游戏等文化企业也凭借各自优势资源及创新技术多元布局文化产业链。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所说,互联网+将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创新模式随之脱颖而出。整个文化产业变革一触即发。
互联网在不断完善开放、自由、共享平台后,积累出巨量用户数据,这些网络数据经历了从记录、分析到指导的衍变过程,推动互联网自身开展产业化升级,互联网+模式应运而生。当这股互联网+浪潮席卷所有传统产业时,我们熟知的文化产业将被如何颠覆?
优化文化产业运作模式
在互联网+模式下,万物互联的本质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传统PC端的网络结构,用户流量、资源平台、文化产品、入口渠道越来越多元,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这直接促使整个文化产业更加聚焦“用户行为”,以用户行为大数据指导资源配置、产业运作,毕竟用户是文化产业链条的消费及需求终端。
互联网用户因为共同爱好而自由群聚,用户的文化需求在动态聚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释放,文化产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0.67亿发展到2014年的5.17亿,与此同时市场规模从185.6亿元迅速扩容至1144.8亿元;中国电影市场2001年以来,票房从9亿元规模增长到300亿元。各类资源在大数据指导下在文化产业不同领域间高效市场化配置,仅资本层面2014年文化产业并购就超过160起,涉及金额超过1000亿元。
对互联网用户而言,过去分裂的影视、戏剧、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都具有同样的“娱乐”概念。正是在互联网用户娱乐消费的驱动下,文化产业单一运作模式被打破,跨界衍生成为常态,较活跃的游戏、电影、文学、动漫等细分领域率先融合,游族网络林奇成立游族影业;腾讯互娱成立影视与版权业务部,开展跨平台的业务合作,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在创新融合中竭力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强化文化品牌核心价值
目前,中国电影、电视剧及游戏等主流文化作品的影响力难以入驻欧美文化圈。尤其是中国特色的武侠文化、三国等历史文化,仅在深受汉文化熏陶的亚洲范围流行。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突破口,便是培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如何强化文化品牌核心价值?这有赖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指导。
互联网大数据不仅记录了用户的消费行为、分析出用户的文化消费偏好,这些数据还可以进一步推导出用户深层的文化心理。事实上,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品牌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那些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需要更为精准的把握住用户的文化心理。
这几年好莱坞接连推出多部英雄题材作品,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即便在东方文化的中国,钢铁侠、蜘蛛侠、大白等影视角色同样备受推崇,超级英雄的品牌深入人心。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群众已被西方主流文化同化,而是由于中国人普遍有崇拜偶像的情结,英雄主义题材电影成功塑造出民众崇拜的对象,这些形象展现出力与美感、爱与希望,重新点燃人们的梦想与激情,这才是美国“超级英雄”在中国格外吃香的根本原因。
中国文化产业若想推出通行全球的文化品牌,需要依赖互联网搜集不同文化区域的用户数据。在这些大数据基础上,提炼普世的文化价值,再通过系列文化产品充分展示,持续跨界运作多元打造,强化文化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改变优秀IP的塑造过程
在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展现形式便是版权(IP,Intellectual Property)。以IP为中心,集聚了大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粉丝,在他们簇拥下,IP跨界于文化产业各大领域,从不同角度讲故事,借不同类型的产品多方展现品牌形象。
业内人士称,文化内容(IP)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目前还没有一款中国代表性的IP活跃在全球舞台上。因为,国内文化内容的生产仍处于原始状态,仅凭内容生产者个人的创意支撑,既没有粉丝大数据的指导也缺乏系统化的工程培养,IP诞生之初就因为缺乏用户土壤而不断的跨界修改,这从根本上限制了IP价值的提升空间。
然而,互联网+将改善国内IP质量,它首次让内容生产者和粉丝之间的黏性与互动,达到了不间断、无边界的状态,彻底改变国内IP塑造过程。这使得IP可以在创作之初便融合大量粉丝创意,系统化的考虑到跨界打造与发行营销等方面内容。
这种IP工程化打造并非空谈,业内已有文化企业尝鲜。近期开拍的《三体》电影便是代表之一。据了解,《三体》电影开机之前就已明确系统化的影游联动工程,即打造6部系列电影及4-5款游戏产品。此外,小说粉丝还在三体社区上直接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画面创意以及选角工作,女主角张静初就是被粉丝票选出来的。据官方称,粉丝深度参与电影制作及选定角色尚属业内首例。而融合了粉丝创意的IP,在生产之初就将跨界、发行与营销考虑进来,极大提升了IP核心价值,为国内优秀IP打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此外,互联网将文化产业链条无限延伸,将IP塑造衍变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互联网扩散效应下,受众群体也以几何倍数增长。近期热议的《十万个冷笑话》诞生于网络漫画,起初IP受众局限于二次元,但随后衍生出网络动画、舞台剧、校园行、大电影、手游等多元的文化产品,产业链条被延伸至线上线下多个文化领域,IP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仅《十万个冷笑话》电影上映10天票房便宣告过亿,突破了此前国产动画票房六千万的天花板。
在互联网作用下,未来国产优秀IP将诞生于全产业链布局的工程化打造过程中,并在高互动中不断强化粉丝粘性,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IP,是否能引领全球文化内容打造,还需经受市场的考验。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数据清洗工具全景指南:从入门到进阶的实操路径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链条中,“数据清洗” 是决定后续分析与建模有效性的 “第一道 ...
2025-08-29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以预测结果为核心的闭环调优路径 在机器学习模型落地中,“参数” 是连接 “数据” 与 “预测结果” 的关 ...
2025-08-29CDA 数据分析与量化策略分析流程:协同落地数据驱动价值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践中,“流程” 是确保价值落地的核心骨架 ——CDA ...
2025-08-29CDA含金量分析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CDA(Certified Data Analys ...
2025-08-28CDA认证:数据时代的职业通行证 当海通证券的交易大厅里闪烁的屏幕实时跳动着市场数据,当苏州银行的数字金融部连夜部署新的风控 ...
2025-08-28PCU:游戏运营的 “实时晴雨表”—— 从数据监控到运营决策的落地指南 在游戏行业,DAU(日活跃用户)、MAU(月活跃用户)是衡量 ...
2025-08-28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分群” 是企业理解用户、优化运营的核心手段 ...
2025-08-28CDA 数据分析师:数字化时代数据思维的践行者与价值推动者 当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已从 “辅助性信息” 跃 ...
2025-08-28ALTER TABLE ADD 多个 INDEX:数据库批量索引优化的高效实践 在数据库运维与性能优化中,索引是提升查询效率的核心手段。当业务 ...
2025-08-27Power BI 去重函数:数据清洗与精准分析的核心工具 在企业数据分析流程中,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Power BI 作为主 ...
2025-08-27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的实践与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 CDA(Certif ...
2025-08-27t 检验与 Wilcoxon 检验:数据差异比较的两大统计利器 在数据分析中,“比较差异” 是核心需求之一 —— 如新药疗效是否优于旧药 ...
2025-08-26季节性分解外推法:解锁时间序列预测的规律密码 在商业决策、资源调度、政策制定等领域,准确的预测是规避风险、提升效率的关键 ...
2025-08-26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治理驱动下的企业数据价值守护者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其价值的释放离不开高 ...
2025-08-26基于 SPSS 的 ROC 曲线平滑调整方法与实践指南 摘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是评估诊断模型或预测指标效能的核心工具, ...
2025-08-25神经网络隐藏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方法与实践 摘要 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中,隐藏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是影响模型性能、训练效率与泛 ...
2025-08-25CDA 数据分析师与数据思维:驱动企业管理升级的核心力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继人力、物力、财力之后的 ...
2025-08-25CDA数据分析师与数据指标:基础概念与协同逻辑 一、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驱动时代的核心角色 1.1 定义与行业价值 CDA(Certified ...
2025-08-22Power Query 移动加权平均计算 Power Query 移动加权平均设置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核心逻辑 移动加权平均 ...
2025-08-22描述性统计:CDA数据分析师的基础核心与实践应用 一、描述性统计的定位:CDA 认证的 “入门基石” 在 CDA(Certified Data Analy ...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