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大数据防控互联网金融犯罪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断拓宽金融渠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犯罪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实践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犯罪惩治与防控,面临着法律法规滞后、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主体模糊不清等诸多困境。因此,我国应逐步构建互联网金融犯罪防控的综合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防控措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一、构建互联网金融犯罪防控综合法律体系。首先,应以传统金融业务的规制方式为参照,发挥法律法规的事先预防功能,针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新特点,各有关部门协调交流,加快起草制定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暂行办法、部门规章。其次,应该对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民法、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银行监管法等法律进行进一步完善,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法范围和禁止性行为作出规定,对新问题、新现象进行补充解释,并且在相关法律之间进行适当衔接和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和适用不一致现象。再次,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明确构成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在现有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罪名或者细化适用标准。正如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合理权衡各个利益方的权利和义务,分配责任、建立惩戒机制,约束各个主体的行为”,以此构筑严密的刑事法网。在统筹协调、深入研究、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建立互联网金融犯罪防控的综合法律体系,以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在目前“一行三会”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成立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委员会,主体扩大至商务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通讯管理等部门,系统梳理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情况,分析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发生原因,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的业务范围、发展方向、方式方法、处罚规定等。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犯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设置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对创业者承担风险能力、金融知识结构、业务模式等设置统一的标准。同时,要实现信息优势方的信息资源公开,建立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对经营者的资金用途、担保信息、财务状况等进行披露,并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保障客户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客户的身份和财产信息。做到统一筹划、统一监管,并注重加强对重点业务和重点机构的监管,有利于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的监管框架。
三、多警种共同合作,加强情报信息收集。过去,不同警种对于情报信息的收集相对独立,只针对自己管辖的领域、涉及的案件进行侦查。互联网金融犯罪呈现出的专业化、跨区域性、巨大危害性等特征使得不同警种展开合作成为必要。因此,可建立由经侦部门牵头,协调指挥网侦、刑侦、信通、网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互联网金融犯罪情报信息收集平台,综合旅馆住宿人员、暂住人口、上网人员、车辆进出卡点、通讯工具与车辆登记、被盗抢物品和可疑资金流向等不同数据源,依据合理的侦查假设设置数据抽取条件,通过数据碰撞缩小情报信息检索范围。多警种合作收集情报信息,有助于通过不同数据分析比对梳理出不法分子生活轨迹、活动范围等,进而实时监控,有助于推断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蔓延方向,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实现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情报信息全警共享,避免因信息不通导致的重复侦查。
四、提高分析研判能力,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机制。风险关口前移,不仅要重视不定期抽查、动态跟踪等常规方式,而且要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加大网侦技术力量,利用专业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碰撞、重组。分析一定区域内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犯罪在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把握变化规律,对于高发案件的类型、区域、行业等开展专项分析研判,深入剖析,研究制定相关防控指导意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可以研究开发监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评估,结合在其他地区已经出现并有可能渗入到本地管辖范围内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行为方式,对大额可疑交易等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化监测,形成预警性材料,通报其他部门,从根本上减少风险隐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投诉举报、风险排查等各种手段,加强对线上、线下的信息进行收集、甄别和处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互联网金融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部门间协作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互联网成为犯罪工具的情况下,互联网大数据同样成为防范制止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重要工具。因此,应打破信息壁垒,广泛整合社会数据资源,积极主动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公安部通过联系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税局、海关总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各商业银行总行等部门,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对于已发现的互联网金融犯罪高危人员的情报信息,积极开展信息采集、信息核查、异常经济状况调查、行动轨迹分析、人际网络研判等管控,制定相应管控方案,实现打控目标。各部门也可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汇总分析互联网金融犯罪整体情况,沟通交流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工作实践中侦查、预防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先进手段和技术。
六、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定期对电子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提高数据的电子化传送,及时上传到监管部门和领导部门,做好内部实时监控。曾发生过违法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要认真梳理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漏洞,加大巡查监督力度。针对金融业涉及的相关主体,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其廉洁自律性。此外,检察机关还应运用检察建议提出预防、减少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对策建议。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的过程中,“稳定性” 是决定其能否实用的关键 —— 一个在单轮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模型,若在高并发 ...
2025-10-15在机器学习入门领域,“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 是理解 “特征值” 与 “目标值” 的最佳案例 —— 它结构清晰、维度适 ...
2025-10-15在数据驱动的业务场景中,零散的指标(如 “GMV”“复购率”)就像 “散落的零件”,无法支撑系统性决策;而科学的指标体系,则 ...
2025-10-15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中,“隐藏层层数” 是决定模型能力与效率的核心参数之一 —— 层数过少,模型可能 “欠拟合”(无法捕捉数据 ...
2025-10-14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分析师已成为企业 “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的核心角色 —— 他们既要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要能将分 ...
2025-10-14在企业数据驱动的实践中,“指标混乱” 是最常见的痛点:运营部门说 “复购率 15%”,产品部门说 “复购率 8%”,实则是两者对 ...
2025-10-14在手游行业,“次日留存率” 是衡量一款游戏生死的 “第一道关卡”—— 它不仅反映了玩家对游戏的初始接受度,更直接决定了后续 ...
2025-10-13分库分表,为何而生?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数据量相对较小,业务逻辑也较为简单,单库单表的数据库架构就能够满足大多数 ...
2025-10-13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孤岛” 是普遍面临的痛点:用户数据散落在 APP 日志、注册系统、客服记录中,订单数据分散在交易 ...
2025-10-13在数字化时代,用户的每一次行为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加购→购买”,到视频 APP 的 “打开→搜索→观看→收藏”,再到银 ...
2025-10-11在机器学习建模流程中,“特征重要性分析” 是连接 “数据” 与 “业务” 的关键桥梁 —— 它不仅能帮我们筛选冗余特征、提升模 ...
2025-10-11在企业的数据体系中,未经分类的数据如同 “杂乱无章的仓库”—— 用户行为日志、订单记录、商品信息混杂存储,CDA(Certified D ...
2025-10-11在 SQL Server 数据库操作中,“数据类型转换” 是高频需求 —— 无论是将字符串格式的日期转为datetime用于筛选,还是将数值转 ...
2025-10-10在科研攻关、工业优化、产品开发中,正交试验(Orthogonal Experiment)因 “用少量试验覆盖多因素多水平组合” 的高效性,成为 ...
2025-10-10在企业数据量从 “GB 级” 迈向 “PB 级” 的过程中,“数据混乱” 的痛点逐渐从 “隐性问题” 变为 “显性瓶颈”:各部门数据口 ...
2025-10-10在深度学习中,“模型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是最关键的问题 —— 而损失函数与反向传播正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核心技术:损失函数负责 ...
2025-10-09本文将从 “检验本质” 切入,拆解两种方法的核心适用条件、场景边界与实战选择逻辑,结合医学、工业、教育领域的案例,让你明确 ...
2025-10-09在 CDA 数据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某电商平台 11 月 GMV 同比增长 20%,但究竟是 “长期趋势自然增长”,还 ...
2025-10-09Pandas 选取特定值所在行:6 类核心方法与实战指南 在使用 pandas 处理结构化数据时,“选取特定值所在的行” 是最高频的操作之 ...
2025-09-30球面卷积神经网络(SCNN) 为解决这一痛点,球面卷积神经网络(Spher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CNN) 应运而生。它通 ...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