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 接地气学堂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很多同学最怕听“建模型”仨字。尤其是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往往自己辛辛苦苦搞得LR、SVM、CNN被业务方狂喷:你这都是啥东西!脱离业务!不切实际!所以到底什么是“业务分析模型”,又改怎么建?我们今天系统讲解一下
1
业务分析模型是什么
首先,一个正儿八经的分析模型得包含三个条件:
所以,首先得把SWOT,PEST,4P之流的垃圾扫出“模型”队伍。因为这些玩意有逻辑、有目标,但很难用数据进行论证。不信你看那些什么SWOT,PEST的报告,四个框框里都没几个数字,即使有数字也很难论证:到底90后比80后减少5000万会对我们业绩产生几百万影响。无法量化计算的,不算分析模型。它们只是拿来美化ppt的。
业务分析模型的重点,在“业务”两个字。得让业务参与得进来,看得懂,能应用的,才叫业务分析模型。显然,我们不能指望产品经理、销售、运营、售后、物流的人去学《机器学习》《数学建模》《统计学》《python编程》所以数据分析师们经常打交道的算法模型就不要在这里用了——业务看不懂,参与不进来,问题解决不了,当然会喷没有用。
有的同学会疑惑:可我的领导只会提“建个模型”,说不出是业务模型还是算法模型,我怎么区别呢?有个最简单的原则是:非技术出身的领导,90%以上讲的是业务模型(剩下10%是他在朋友圈看了个协同过滤、神经网络之类的名字,然后临时起意想搞一下)。当然,想更准确判断,你可以仔细问:
既然要聚焦业务,自然下一步得详细了解:
有了这些,我们可以具体讨论,该如何建模。
2
现状描述模型
当单个指标不能全面描述现状的时候,就得一系列指标有逻辑地呈现,以全面描述现状、发现问题,这是所谓:现状描述模型。业务常见逻辑有2种:串联式、并联式。串联式模型用于描述一个前后分n个阶段的流程,需要完成一步再到下一步。从流程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并联式模型描述一个任务分开同时由各个线独立完成。从总目标开始,到执行任务的最小单位结束(如下图)。
因此梳理业务流程的时候,需要关注业务上下游部门、兄弟部门是如何协同的,从而构建出来。实际业务流程,可能既有串联,又有并联,比如我们常说的杜邦分析法,就是如此(如下图):
现状描述型模型的最大作用是:清晰责任,暴露问题。因为一般各个子部门,上下游部门各有自己的KPI,因此监控进度、复盘成果的时候,哪个环节掉链子一清二楚。所以在销售管理、运营管理中用的特别多。但注意:现状=/=问题,现状+标准=问题。因此只有标准单一且明确的时候才能直接看出问题来。如果标准本身很复杂,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手段。
3
问题分类模型
如果判断一个指标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比如成本、利润,这时候是不需要模型的。大家都知道成本越低越好,利润越高越好,业务完全可以直接给判断标准。如果判断业务好坏需要2个标准,且这两个标准相关度低,这时候可以用矩阵模型来进行分类。常见的重要紧急矩阵,波士顿矩阵,质量/数量矩阵,都是这个原理(如下图)。
如果判断标准增加到3个以上,判断标准相互交叉情况太多太多,再用肉眼观察就很难判断谁好谁坏,这时候可以用DEA方法或者AHP来判断,相比之纯机器学习方法,DEA方法含义更简单直接,AHP方法有专家参与,都更容易被业务接受。
4
工作计划模型
在给定业务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最优化问题。比如给定了各个部门工时成本,求一个最优任务分配。这时候就是工作计划模型。最常见的就是解线性规划,在工作调配的时候用的非常多(如下图)。
5
未来预测模型
所有预测的基本假设,都是:未来发生的规律和过去一样,过去的场景会在未来重现。所以业务做预测的时候,常常会假设一些业务参数是固定的,然后推测未来情况。常见的做法,比如:
1、假设生命周期走势是不变的,推测未来情况
2、假设转化率/留存率是不变的,推测未来情况
3、假设投入产出比是不变的,推测未来情况
在一些发展稳定的行业里,这些假设常常很准。但注意,有三种情况下假设可能失效。
1、新业务、新场景导致无历史数据可参照。
2、突发且情况不明,导致所有转化率都异常。
3、业务运作出现明显问题,已无法按正常走势反推。
这时候要么更换预测方法,要么做足预案,提前准备后路。单纯指望预测100准,不论是业务模型还是算法模型,都会出问题。
6
什么时候用算法模型
看完以上,有同学会好奇:看起来业务模型能做很多事啊,那什么时候用算法模型呢?注意:算法模型本身的强项,就不是解决经营问题。算法模型的强项是图像识别、语义识别、复杂场景下动态规划。这些才是算法该发挥用处的地方。
就拿推荐算法举例:
1、商品有固定的搭配,比如治疗感冒就是VC+银翘,这叫:固定业务逻辑,这时候是不需要算法来推荐的,直接按业务逻辑走就好了。
2、商品无固定搭配,但业务方想推。比如保健品利润高,无论如何业务方都想推保健品,这叫:强业务关联。这时候也不需要算法来推荐,而是业务方得创造话术、广告、卖点、销售技巧,千方百计的去洗脑,特别是针对大爷大妈洗脑。
3、商品无固定搭配,且业务方无明确目标。比如天猫淘宝抖音这种,SKU数以亿计,这时候业务逻辑完全理不清,就可以上推荐算法,而且推荐算法目标常常是GMV最大,用户活跃时长最长一类。
类似的,找算法模型的应用场景。得主动回避开固定业务逻辑、强业务关联——找那些业务不知道、不清楚情况、无力加以控制的场景。比如:
1、全新业务上线,谁都说不准,没经验参考
2、预测整体走势,不考虑细节,先看基本面
3、业务无计可施,怎么做响应率就是上不去
4、考虑变量太多,用肉眼人手难以分类清楚
这时候可以大胆让业务逻辑退居二线,尝试用算法解决问题。可以名正言顺的跟业务说:这就是个黑箱。我们观察结果就好了——反正他们也没更好的办法,如果能做出成绩来,就是大功一件。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PowerBI 累计曲线制作指南:从 DAX 度量到可视化落地 在业务数据分析中,“累计趋势” 是衡量业务进展的核心视角 —— 无论是 “ ...
2025-08-15Python 函数 return 多个数据:用法、实例与实战技巧 在 Python 编程中,函数是代码复用与逻辑封装的核心载体。多数场景下,我们 ...
2025-08-15CDA 数据分析师:引领商业数据分析体系构建,筑牢企业数据驱动根基 在数字化转型深化的今天,企业对数据的依赖已从 “零散分析” ...
2025-08-15随机森林中特征重要性(Feature Importance)排名解析 在机器学习领域,随机森林因其出色的预测性能和对高维数据的适应性,被广 ...
2025-08-14t 统计量为负数时的分布计算方法与解析 在统计学假设检验中,t 统计量是常用的重要指标,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判断。 ...
2025-08-14CDA 数据分析师与业务数据分析步骤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世界中,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决策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CDA 数据分析师作 ...
2025-08-14前台流量与后台流量:数据链路中的双重镜像 在商业数据分析体系中,流量数据是洞察用户行为与系统效能的核心依据。前台流量与 ...
2025-08-13商业数据分析体系构建与 CDA 数据分析师的协同赋能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商业数据分析已从 “可选工具” 升级为 “核 ...
2025-08-13解析 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时代的价值挖掘者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将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的 ...
2025-08-13解析 response.text 与 response.content 的核心区别 在网络数据请求与处理的场景中,开发者经常需要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提取数 ...
2025-08-12MySQL 统计连续每天数据:从业务需求到技术实现 在数据分析场景中,连续日期的数据统计是衡量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 无论是 ...
2025-08-12PyTorch 中 Shuffle 机制:数据打乱的艺术与实践 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数据的呈现顺序往往对模型性能有着微妙却关键的影响 ...
2025-08-12Pandas 多列条件筛选:从基础语法到实战应用 在数据分析工作中,基于多列条件筛选数据是高频需求。无论是提取满足特定业务规则的 ...
2025-08-12人工智能重塑 CDA 数据分析领域:从工具革新到能力重构 在数字经济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共振的 2025 年,数据分析行业正经历着前所 ...
2025-08-12游戏流水衰退率:计算方法与实践意义 在游戏行业中,流水(即游戏收入)是衡量一款游戏商业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而游戏流水衰退 ...
2025-08-12CDA 一级:数据分析入门的基石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职场中的一项重要技能。CDA(Certified Data Anal ...
2025-08-12破解游戏用户流失困局:从数据洞察到留存策略 在游戏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用户流失率已成为衡量产品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一款游 ...
2025-08-11数据时代的黄金入场券:CDA 认证解锁职业新蓝海 一、万亿级市场需求下的数据分析人才缺口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数据已成为企业核 ...
2025-08-11DBeaver 实战:实现两个库表结构同步的高效路径 在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作中,保持不同环境(如开发库与生产库、主库与从库)的表 ...
2025-08-08t 检验与卡方检验:数据分析中的两大统计利器 在数据分析领域,统计检验是验证假设、挖掘数据规律的重要手段。其中,t 检验和卡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