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总有不懂数据的人,把算法工程师当算命工程师用。用完了还嫌弃预测不准,甚至还把业务开展不力甩锅给预测。公司业绩遇到问题,不是集中起来想办法,而是集中起来批斗为什么没有预测到……全!是!扯!蛋!今天系统科普一下,到底数据预测能干啥。为数据分析师们发声。
1无法预测的场景
数据预测,得有数据才能预测,这是个基本前提。所以没有数据,预测个屁。典型的没有数据的场景有:
宏观政策,在公布以前是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记录的,它压根就不存在。咋记录法,又咋预测法。因此完全无法预测效果,只能等到公布以后才能观察。会有人说:大政方针也要看数据来定,那理论上可以通过数据来预测方针的公布时间。想得美。大政方针往往涉及利益集团间的博弈,因此具体啥时候推出,很有可能是各方激烈斗争的结果,跟数据不完全有关系。真想摸清楚大政方针的走向,得找关系。走上层路线,接近权力核心。光站在外边看,就是隔靴搔痒。
主观意愿问题同理。人的主观意愿会表现在表情、言谈、举止,唯独很难表现在可记录的数据上。人的脑门上没有一个大窟窿,里边的数据哔哔哔哔不停往外冒。想搞清某个人的主观意愿,你得跟他沟通,而不是纠结数据。如果是针对某位大人物的,就鞍前马后伺候好,察言观色;如果是针对普通用户的,走用户研究路线,那边有整套的方法。
全新创意问题也同理。没有出现过的东西,是没有数据可预测的。很多人不服气——这为啥都不能预测!
不服气的同学们,请听题:
不服,来战!预测吧,阿鲁巴!
你也拍桌子骂娘——起码告诉我阿鲁巴是个啥啊!是滴,答对了。这就是解决全新创意问题的办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然后拿着具体概念做测试。
概念越具体,才越能测试出用户的真实态度。比如加个条件:阿鲁巴是一台手机。是不是就稍微有点感觉。再加个条件:阿鲁巴是一台薄的像纸一样的手机,是不是更有感觉了。根据概念的具体程度,有三个层级的活可以做(如下图)
这又是个用户研究的活,找你的用研中心,让他们开工。拿到第一批到第N批测试数据后,数据分析师可以帮忙搞搞分析。但是先采集真实数据是前提。
2可预测但被人扭曲
从本质上看,数据只是业务表现的数字记录,业务本身才是重点。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业务是做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决定业务走势的是:到底业务部门的哥们有多大本事。所以凡是人为能干预的,都很难做出精准预测,甚至预测本身有可能反噬业务表现。
比如:
不过上边都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建立科学预测体系,评价产品销量。然后市场部大老板自己收了供应商回扣,一句:“老夫从业20年,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你这预测不符合业务”。大笔一挥,直接按回扣数额预测销量。遇到这种事,说理都没地方说理去。
简单来说,业务想搞事,你预测得准也会变得不准。业务想甩锅,永远都可以说:预测的不够准,导致决策不够精准。这就好比开车的时候,预测到前方转弯有大石头,预计1分钟后撞上。开车的人听到这个预测就得踩刹车。而不是继续狂飙,撞上石头以后再来抱怨:“你预测的不准,不是60秒后撞上,而是59.99秒以后撞上,导致我没踩刹车。”——你TM不踩刹车,还来怪预测了。
所以,这个问题本质是责任谁承担的问题。合理的责任划分方式,是:只要有人为干预环节,统统是决策人本身承担责任。本身数据预测只是一个判断依据。除了数据,做业务的经验、能力、人脉资源、市场嗅觉、用户感知,都是判断依据。用起来呀。
在具体方法上,所有有人为干预的业务流程,都可以分阶段输出预测结果。根据上一阶段的情况,随时修正预测值,只要预测的定性没有错(前方本来没石头,预测成有石头,就是定性错误)就能交付业务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结果不出问题。就像开车上路,导航是实时更新预计到达时间和道路拥堵情况,而不是一上来预测个最终时间一样。
3可预测但有限制
数据预测有个基本前提:过去的经验未来会重现,未来的走势和过去的逻辑相同。无论是简单的靠经验推导,还是复杂的算法逻辑,都是基于这个前提的。正是有这个前提,才能根据历史数据才预测未来。所以,所有预测都会加上一句:在XX背景/前提/假设下预测。正因此,很多经典的预测结果,都是基于农林牧渔、医疗生物,这种有客观依据,不宜改变规律,内在科学原理的业务得出的。
但是商业社会显然不符合这些个条件。商业社会就是充满不确定性,受突发事件和意外影响。甚至商业社会还可以人为制造热点,操控舆情,无风掀起三尺浪。不是商业企业孜孜不倦的教育,女士们还在用雪花膏,哪来整套整套的水、乳、液、精华、各种色号……男士们还在下围棋、象棋、军棋,哪来的皮肤、武器、暴击、加速、闪现、命中……所以本质上所有的预测都是有前提下适度预测,遇到新的场景就得重新找数据集重新修正。
用过去预测未来,有三种基本预测方法(如下图):
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准确的,都得结合预测效果做修正;输入的数据越少,输入的关键变量越少,预测精度必然越低。细分越具体的场景,可采集的数据越多,短期内预测的波动性会越小。所以想取得好的预测效果,得仔细挑选场景,确保优质的信息来源,建立修正机制。这些,又和需要与业务大量沟通,密切协作有关系。
只有算命的,才是:
真正的数据预测,就是需要体系化运作。比起赌运气赌最后的结果99.999999%准确。而是细致分析预测场景,结合业务动作,选择合适的方法,达到业务上的目标即可。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基于 SPSS 的 ROC 曲线平滑调整方法与实践指南 摘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是评估诊断模型或预测指标效能的核心工具, ...
2025-08-25神经网络隐藏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方法与实践 摘要 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中,隐藏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是影响模型性能、训练效率与泛 ...
2025-08-25CDA 数据分析师与数据思维:驱动企业管理升级的核心力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继人力、物力、财力之后的 ...
2025-08-25CDA数据分析师与数据指标:基础概念与协同逻辑 一、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驱动时代的核心角色 1.1 定义与行业价值 CDA(Certified ...
2025-08-22Power Query 移动加权平均计算 Power Query 移动加权平均设置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核心逻辑 移动加权平均 ...
2025-08-22描述性统计:CDA数据分析师的基础核心与实践应用 一、描述性统计的定位:CDA 认证的 “入门基石” 在 CDA(Certified Data Analy ...
2025-08-22基于 Python response.text 的科技新闻数据清洗去噪实践 在通过 Python requests 库的 response.text 获取 API 数据后,原始数据 ...
2025-08-21基于 Python response.text 的科技新闻综述 在 Python 网络爬虫与 API 调用场景中,response.text 是 requests 库发起请求后获取 ...
2025-08-21数据治理新浪潮:CDA 数据分析师的战略价值与驱动逻辑 一、数据治理的多维驱动引擎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数据治 ...
2025-08-21Power BI 热力地图制作指南:从数据准备到实战分析 在数据可视化领域,热力地图凭借 “直观呈现数据密度与分布趋势” 的核心优势 ...
2025-08-20PyTorch 矩阵运算加速库: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解析 在深度学习领域,矩阵运算堪称 “计算基石”。无论是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 ...
2025-08-20数据建模:CDA 数据分析师的核心驱动力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资产。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 ...
2025-08-20KS 曲线不光滑:模型评估的隐形陷阱,从原因到破局的全指南 在分类模型(如风控违约预测、电商用户流失预警、医疗疾病诊断)的评 ...
2025-08-20偏态分布:揭开数据背后的非对称真相,赋能精准决策 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正态分布” 常被视为 “理想模型”—— 数据围绕均值 ...
2025-08-19CDA 数据分析师:数字化时代的价值创造者与决策智囊 在数据洪流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驱动” 已从企业战略口号落地为核心 ...
2025-08-19CDA 数据分析师:善用 Power BI 索引列,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效率 在 Power BI 数据分析流程中,“数据准备” 是决定后续分析质量 ...
2025-08-18CDA 数据分析师:巧用 SQL 多个聚合函数,解锁数据多维洞察 在企业数据分析场景中,单一维度的统计(如 “总销售额”“用户总数 ...
2025-08-18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表格结构数据的核心角色与实践应用 在企业日常数据存储与分析场景中,表格结构数据(如 Excel 表格、数据库 ...
2025-08-18PowerBI 累计曲线制作指南:从 DAX 度量到可视化落地 在业务数据分析中,“累计趋势” 是衡量业务进展的核心视角 —— 无论是 “ ...
2025-08-15Python 函数 return 多个数据:用法、实例与实战技巧 在 Python 编程中,函数是代码复用与逻辑封装的核心载体。多数场景下,我们 ...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