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鱼白来源 | 十点读书
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却能影响人生的质量。
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被割伤了,它很生气,转身咬住锯子,结果把自己的嘴割破了。
蛇愤怒了,它认为是锯子在攻击自己。
于是它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最后,它被锯子锯死了。
到死蛇都不知道,害死它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的坏情绪。
2018年2月,重庆某小区内,一对夫妻发生争吵。
妻子打算开车离开,丈夫紧贴车头站立,伸开双手阻止她开车。
此时的妻子怒气冲天,发动汽车后顶着丈夫缓慢行驶,丈夫不断捶打挡风玻璃,意图让妻子停车。
没想到,妻子突然情绪失控,猛踩油门加速行驶,将丈夫撞倒后还拖地十来米,导致丈夫当场死亡。
目睹惨状的群众一片惊呼,倒吸一口凉气。
事发后,妻子被带到警察局,她整个人僵住,只是喃喃自语:“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就好了......”
是啊,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控制住情绪,这场人间悲剧是不是就能幸免?当你控制不了情绪,它就会吞噬你。
今年四月,一位妈妈接17岁的儿子放学回家,母子在车内发生争吵,妈妈一怒之下将车停在车水马龙的高架桥上。
结果,儿子打开车门,纵身跳下高架桥,当场死亡。
情绪人人都有,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但能妥善控制情绪则是一种本领。
情绪若不加以控制,任其肆意发展,它就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所有美好和幸福。
《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要撞了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人回应,于是他破口大骂船里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刚才还满腔怒火的人,脾气瞬间就消失了。
原来,他生气的原因和撞船这件事无关,和船上的人有关。
他的认知就是,如果有人故意撞船,他一定会生气,但是撞来的船上没有人,他就不生气了。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都是我们的认知,它是可以改变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曾发生过一件事。
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还被骂成:“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
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
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明明被误解了,为何不还嘴?
臧克家还说,如果换做是他,他肯定要和对方理论的,就是告上法院,也要把道理讲清楚。
季羡林笑着说:
“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不回嘴,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开口骂人的一方,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对我来说,不还嘴就是胜利,既然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控制不当,就会出事。
在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中,情绪的特点具备冲动性,强度大,导致一些个体无法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情绪失控的原因。
我们所说的管理情绪,不是压制情绪,过度压抑,反而会导致健康隐患,比如胃肠问题,内分泌失调等。
管理情绪,首先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他的情绪ABC理论中就提出了认知决定情绪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人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才决定了他的情绪和行为。
已故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一个很懂得管理情绪的人。
他曾经被法国总统钦定为卢浮宫重建项目的设计师,几乎所有法国人都反对这个决定,于是,他们用各自方式阻挠贝聿铭。
设计院的委员对贝聿铭的设计稿冷嘲热讽:“这是什么破玩意!”
他走在街上,一个巴黎女人故意对他吐痰羞辱他,贝聿铭只是一笑了之。
他没有因为别人的无理言行,大发脾气,影响自己的心境。
他也没有因为这些负面事件,放弃自己的设计信念。
助手是这样评价贝聿铭的:“他总是很冷静,脸上总是挂着迷人的微笑。”
贝聿铭用金字塔式的设计,让卢浮宫成了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
这份成就,才是对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的最好回击。
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调整心态,乐观面对,不被外界影响,做好自己的事,这便是管理情绪的意义。
就像这样:
“如果坏事已经发生,发脾气也不能解决问题,索性冷静一点。”
“钱包丢了,好在身份证不在里头,没有一起丢。”
“我们不能控制天气,但我们可以控制心情。”
你看,改变思维方式,就能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它奴役。
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1. 冷静12秒,准确认识情绪。
有研究表明,当情绪(比如愤怒)出现时,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
如果我们能在12秒内,保持冷静,准确判断自己处于哪种情绪中,就能有效缓解它。
比如,丈夫晚归,妻子很生气,要开口责怪丈夫。
此时,妻子最好沉默12秒,在心底问自己,到底气什么?是丈夫回家太晚的事件本身?还是因为太晚回家没有时间陪自己,让自己情感很失落?
搞清楚情绪的根源,才能在开口沟通时,直击要点。
2. 权衡利弊,理智决策。
虽然负面情绪来势汹汹,但在发作之前,我们还是要权衡利弊:是不是忍耐一下,事情就能改变?还是发火后自己心底会舒服一点?从长远来看哪个选择更有利?
有时,我们会因为急于缓解某种负面情绪,而匆忙地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选择,结果被负面情绪带入了深渊。
3. 及时疏导,排遣负面情绪。
情绪的疏导至关重要。
过于压抑,对身心健康不利。负面情绪来了,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将其化解排遣。
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越详细越好。
比如,什么事让你很生气,细节有哪些,你写得越细腻生动,对它的化解就越成功。
当你洋洋洒洒写下几百字后,你的负面情绪可能早就消失不见了。
听音乐——音乐是心灵最好的慰藉。当你被负面情绪包围时,去听听音乐吧!
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在音乐中彻底放空。也许,几首歌唱完,你的心情就天高云淡了。
做运动——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给人们带来快乐。通过运动中的发力,奔跑,流汗等方式,将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
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后,畅快的不仅有身体,还有心情。
找人倾诉——找知心好友倾诉,是排遣坏情绪的不二法宝。你可以畅所欲言,将心底的不爽和难过,全都说出来,你会好受很多,如果朋友还能给你一些好的建议,相信你会更有收获。
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却能影响人生的质量。
安东尼·罗宾斯曾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做好情绪管理,别让负面情绪消耗你。
与君共勉。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 “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融合” 的理论基础上,Python 凭借其丰富的科学计算库(NumPy、FilterPy)、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T ...
2025-10-23在工业控制、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气象预测等领域,“状态估计” 是核心任务 —— 即从含噪声的观测数据中,精准推断系统的真 ...
2025-10-23在数据分析全流程中,“数据清洗” 恰似烹饪前的食材处理:若食材(数据)腐烂变质、混杂异物(脏数据),即便拥有精湛的烹饪技 ...
2025-10-23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 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标签:从参数超 1750 亿的 GPT-3,到万亿级参数的 PaLM,再到多模态大模型 GPT-4 ...
2025-10-22在 MySQL 数据库的日常运维与开发中,“更新数据是否会影响读数据” 是一个高频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 “是” 或 “否 ...
2025-10-22在企业数据分析中,“数据孤岛” 是制约分析深度的核心瓶颈 —— 用户数据散落在注册系统、APP 日志、客服记录中,订单数据分散 ...
2025-10-22在神经网络设计中,“隐藏层个数” 是决定模型能力的关键参数 —— 太少会导致 “欠拟合”(模型无法捕捉复杂数据规律,如用单隐 ...
2025-10-21在特征工程流程中,“单变量筛选” 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 —— 它通过分析单个特征与目标变量的关联强度,剔除无意义、冗余的特 ...
2025-10-21在数据分析全流程中,“数据读取” 常被误解为 “简单的文件打开”—— 双击 Excel、执行基础 SQL 查询即可完成。但对 CDA(Cert ...
2025-10-21在实际业务数据分析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数据并非理想的正态分布 —— 电商平台的用户消费金额(少数用户单次消费上万元,多数集 ...
2025-10-20在数字化交互中,用户的每一次操作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查看评价→放弃下单”,到内容 APP 的 “点击短 ...
2025-10-20在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中,“数据采集” 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 —— 如同烹饪前需备好新鲜食材,若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或不 ...
2025-10-20在数据成为新时代“石油”的今天,几乎每个职场人都在焦虑: “为什么别人能用数据驱动决策、升职加薪,而我面对Excel表格却无从 ...
2025-10-18数据清洗是 “数据价值挖掘的前置关卡”—— 其核心目标是 “去除噪声、修正错误、规范格式”,但前提是不破坏数据的真实业务含 ...
2025-10-17在数据汇总分析中,透视表凭借灵活的字段重组能力成为核心工具,但原始透视表仅能呈现数值结果,缺乏对数据背景、异常原因或业务 ...
2025-10-17在企业管理中,“凭经验定策略” 的传统模式正逐渐失效 —— 金融机构靠 “研究员主观判断” 选股可能错失收益,电商靠 “运营拍 ...
2025-10-17在数据库日常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是实现 “批量数据迁移” 的核心 SQL 语句 —— 它能直接将一个表(或查询结果集)的数 ...
2025-10-16在机器学习建模中,“参数” 是决定模型效果的关键变量 —— 无论是线性回归的系数、随机森林的树深度,还是神经网络的权重,这 ...
2025-10-16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 已从 “辅助决策的工具” 升级为 “驱动业务的核心资产”—— 电商平台靠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 ...
2025-10-16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的过程中,“稳定性” 是决定其能否实用的关键 —— 一个在单轮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模型,若在高并发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