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R语言小白带你建模之adaboost建模
今天更新我用我蹩脚的R技能写的一个adaboost建模的过程,代码有参考别人的代码再根据自己的思路做了更改。代码一部分来自书籍《实用机器学习》,我个人特别喜欢这本书
至于adaboost,大家自动移步谷歌,我跟一个人说我喜欢百度,他误以为我喜欢百度一个公司,所以我决定改口说去谷歌,毕竟谷歌没广告。
先说,模型的数据是我实现已经缺失值填补,以及分组好的数据,所以代码中没有预处理的部分,只有一些简单变量的转化。
代码分为三部分:
1、加载包以及一个简单的变量形式转化,以及训练集和测试的分区,还有初步拟合一个简单的adaboost。
2、设置深度以及树的棵树,希望是,能通过输出的模型评估指标,找到一个复杂度低,但是模型效果相对较好的adaboost。
3、检查你取的最优的adaboost的模型的泛化能力,这里是通过把数据集变成十等份,用刚才拟合出来的adaboost模型计算其ks、auc、正确率啊,看时候会不会过拟合造成在其他数据集中的效果下降。
这可能是我这么久以来这么正经的写R代码,所以我的注释特别多,不像我的sas代码,基本不写注释。
1
rm(list=ls())
# 清空缓存数据
rpart.installed <- 'rpart' %in% rownames(installed.packages())
if (rpart.installed) {
print("the rpart package is already installed, let's load it...")
}else {
print("let's install the rpart package first...")
install.packages('rpart', dependencies=T)
}
#检查是否存在rpart包,若没有就加载
library('rpart')
partykit.installed <- 'partykit' %in% rownames(installed.packages())
if (partykit.installed) {
print("the partykit package is already installed, let's load it...")
}else {
print("let's install the partykit package first...")
install.packages('partykit', dependencies=T)
}
#检查是否存在partykit包,若没有就加载
library('grid')
library('partykit')
adabag.installed <- 'adabag' %in% rownames(installed.packages())
if (adabag.installed) {
print("the adabag package is already installed, let's load it...")
}else {
print("let's install the adabag package first...")
install.packages('adabag', dependencies=T)
}
library('adabag')
library('rpart')
library('gplots')
library('ROCR')
# 加载在代码中需要使用的包
x<-read.csv("alldata_zuhe.csv",header=T);
#读目标数据,读取数据之前,手动加载路径
D<-as.data.frame(x)
#把x数据转成数据框
D$APPL_STATUS_1<-as.factor(D$APPL_STATUS_1)
# 把目标变量转成因子格式,以防模型拟合的时候识别为连续变量建立回归树
# colnames(D)[ncol(D)] <- 'APPL_STATUS_1'
D<-D[-which(names(D) %in% c('APPL_ID'))]
# 剔除掉一些不用进入模型的变量
train_ratio <- 0.7
# 设置训练集以及测试集的比例,这里设置的是3:7
n_total <- nrow(D)
# 取出原样本数据集的数量
n_train <- round(train_ratio * n_total)
# 计算出训练集的数量
n_test <- n_total - n_train
# 计算出测试集的数量
set.seed(42)
# 设置抽取种子,种子的意义在于当取同个种子的时候,抽取的样本一样。
list_train <- sample(n_total, n_train)
# 利用sample函数取数测试集的样本的行数
D_train <- D[list_train,]
# 从原样本中取出训练数据
D_test <- D[-list_train,]
# 从原样本中取出测试集数据
y_train <- D_train$APPL_STATUS_1
# 取数训练集中的因变量,待会对模型的评估需要用到
y_test <- D_test$APPL_STATUS_1
# 取数测试集中的因变量,待会对模型的评估需要用到
maxdepth <- 3
# 设置树的深度,利用rpart.control带着深度的向量,也可以直接写上深度,
# 设置在提升树过程中的树的深度
mfinal <- 10
# 设置树的数量
M_AdaBoost1 <- boosting(APPL_STATUS_1~., data = D_train,
boos = FALSE, mfinal = mfinal, coeflearn = 'Breiman',
control=rpart.control(maxdepth=maxdepth))
summary(M_AdaBoost1)
# 输出对象的M_AdaBoost1的信息,大概是种了几棵树,几个客户预测错了之类的。
M_AdaBoost1$trees
# 看下你种下的十棵树的大致情况。
M_AdaBoost1$trees[[1]]
# 检查第一颗树的情况,你检查也是看他合不合理,尽管不合理,只要效果好,
# 你还是会用,毕竟又不是只有一棵树。
M_AdaBoost1$weights
# 检查每棵树的权重
M_AdaBoost1$importance
# 看下变量的重要性。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去筛选变量。
errorevol(M_AdaBoost1, D_test)
# 看下误差的演变
y_test_pred_AdaBoost1 <- predict(M_AdaBoost1, D_test)
# 使用模型预测测试集的效果。这里输出有概率也有预测分类,
# y_test_pred_AdaBoost1是个list的对象,跟拒想算的模型评估量选择计算。
accuracy_test_AdaBoost1 <- sum(y_test==y_test_pred_AdaBoost1$class) / n_test
# 计算正确率,即使用预测客户状态
msg <- paste0('accuracy_test_AdaBoost1 = ', accuracy_test_AdaBoost1)
print(msg)
# 输出正确率的结果
y_train_pred_AdaBoost1 <- predict(M_AdaBoost1, D_train)
# 使用模型预测训练集的效果
accuracy_train_AdaBoost1 <- sum(y_train==y_train_pred_AdaBoost1$class) / n_train
msg <- paste0('accuracy_train_AdaBoost1 = ', accuracy_train_AdaBoost1)
print(msg)
# 计算正确率之后,输出正确率的结果。
2
# 这个代码是为了寻找最优的种树的数目以及深度,因为了防止过拟合以及节省时间,这里的深度我建议设置的是2:5
# 树的数目大概是10-50课,数可能多了,但是模型复杂度也提升了,泛化能力就低了。
library(plyr)
# 加载需要的包
total1<-data.frame()
# 建立一个空表,待会这个表是用来装结果的
m <- seq(5, 30, by = 5)
# 设置树的数量,我这里设置的是从5棵树开始,到30棵树,以5为单位。
for (j in m) {
# 循环树的数量
for(i in 3:6){
# 这里设置深度循环的数字,我设置的3到6
maxdepth <- i
mfinal <- j
M_AdaBoost1 <- boosting(APPL_STATUS_1~., data = D_train,boos = FALSE, mfinal = mfinal, coeflearn = 'Breiman',control=rpart.control(maxdepth=maxdepth))
# 设置参数之后生成模型
y_test_pred_AdaBoost1 <- predict(M_AdaBoost1, D_test)
# 利用生成的模型预测测试集
accuracy_test <- sum(D_test$APPL_STATUS_1==y_test_pred_AdaBoost1$class) / length(y_test_pred_AdaBoost1$class)
# 计算正确率
pred<-prediction(y_test_pred_AdaBoost1$prob[,2],y_test)
perf<-performance(pred,'tpr','fpr')
auc1 <-performance(pred,'auc')@y.values
#计算AUC值
v = as.vector(unlist(auc1[1]))
# 因为AUC值不是一个向量的格式,但是我后续需要组成数据框,所以在这里转成向量了
ks1 <- max(attr(perf,'y.values')[[1]]-attr(perf,'x.values')[[1]])
#计算KS
total<-data.frame(auc=v,ks=ks1,accuracy=accuracy_test,maxdepth=i,mfinal=j)
# 将多个模型评估指标合并变成数据框
total1<-rbind(total1,total)
# 纵向合并
print(paste("adaboost-maxdepth:", i))
print(paste("adaboost-mfinal:", j))
# 打印循环哪一步,以防报错的时候可以直达是哪一步错误,以及跟踪进度跑到那里了
}
}
结果跑出看total1这个数据集,图:
第一列是auc,依次是ks,正确率,设置的树的深度,以及种的棵树。可以根据这张表选出你认为好的深度以及树的棵树
3
M_AdaBoost1 <- boosting(APPL_STATUS_1~., data = D_train,
boos = FALSE, mfinal = 15, coeflearn = 'Breiman',
control=rpart.control(maxdepth=3))
# 在刚才的adaboost取最优参数取出最优的树以及深度之后,在这里跑出模型之后,用在其他模型上面
# 因为集成模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类似黑箱子的过程,你是知道几棵树,深度多少,但是实际上,你并不能
# 像逻辑回归一样一颗一颗树去看他合不合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就检查他对其他数据是不是也可行,且效果
# 不会下降太多
library(plyr)
# 加载需要的包
CVgroup <- function(k, datasize, seed) {
cvlist <- list()
set.seed(seed)
n <- rep(1:k, ceiling(datasize/k))[1:datasize]
#将数据分成K份,并生成的完整数据集n
temp <- sample(n, datasize)
#把n打乱
x <- 1:k
dataseq <- 1:datasize
cvlist <- lapply(x, function(x) dataseq[temp==x])
#dataseq中随机生成10个随机有序数据列
return(cvlist)
}
cvlist<-CVgroup(10, 10513, 957445)
# 这个过程第二个参数输入的是你的数据集的总数,第三个是seed种子,第一个是划分成几份。
# cvlist是一个list,包含十个样本,每个样本的数量差不多
data <- D
# 将的原样本数据集赋给data
total1 <- data.frame()
#建立一个空表存储预测结果
for (i in 1:10) {
# 循环上面那个代码分好的是个数据集
print(i)
test <- data[cvlist[[i]],]
# 取出第i个数据集
y_test<-test$APPL_STATUS_1
# 取出第i个数据集中的因变量
y_test_pred_rf1 <- predict(M_AdaBoost1, test)
# 预测第i个数据集
accuracy_test <- sum(test$APPL_STATUS_1==y_test_pred_rf1$class) / length(y_test_pred_rf1$class)
# 计算第i个数据集的正确率
pred<-prediction(y_test_pred_rf1$prob[,2],y_test)
perf<-performance(pred,'tpr','fpr')
auc1 <- performance(pred,'auc')@y.values
v = as.vector(unlist(auc1[1]))
#计算第i个数据集的AUC值
ks1 <- max(attr(perf,'y.values')[[1]]-attr(perf,'x.values')[[1]]) #计算KS
#计算第i个数据集的ks值
total<-data.frame(auc=v,ks=ks1,accuracy=accuracy_test)
# 合并各项参数
total1<-rbind(total1,total)
# 合并每个数据集的结果
}
这个代码跑完之后看total1,图:
这就是你选出的模型,将总体数据分成十份每一份的ks以及auc,你要是觉得不可靠,可以多循环几次种子。要是觉得你选的模型不好,可以回去第二步再选一个放到第三步的代码跑。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数据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是一种关键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独立样本组 ...
2025-04-25CDA持证人简介: 居瑜 ,CDA一级持证人国企财务经理,13年财务管理运营经验,在数据分析就业和实践经验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和经 ...
2025-04-25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分析师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许多人在踏上这条职业道路时,往往充满疑惑: 如何成为一名数据分析师?成为 ...
2025-04-24以下的文章内容来源于刘静老师的专栏,如果您想阅读专栏《刘静:10大业务分析模型突破业务瓶颈》,点击下方链接 https://edu.cda ...
2025-04-23大咖简介: 刘凯,CDA大咖汇特邀讲师,DAMA中国分会理事,香港金管局特聘数据管理专家,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本文将从数据要素 ...
2025-04-22CDA持证人简介 刘伟,美国 NAU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硕士, CDA数据分析师三级持证人,现任职于江苏宝应农商银行数据治理岗。 学 ...
2025-04-21持证人简介:贺渲雯 ,CDA 数据分析师一级持证人,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用户私域用户质量数据分析 ...
2025-04-18一、CDA持证人介绍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商业领域的当下,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助力大家深入了解数据分析在电商行 ...
2025-04-17CDA持证人简介:居瑜 ,CDA一级持证人,国企财务经理,13年财务管理运营经验,在数据分析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一、 ...
2025-04-16持证人简介: CDA持证人刘凌峰,CDA L1持证人,微软认证讲师(MCT)金山办公最有价值专家(KVP),工信部高级项目管理师,拥有 ...
2025-04-15持证人简介:CDA持证人黄葛英,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教练,前字节跳动销售主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 ...
2025-04-14在 Python 编程学习与实践中,Anaconda 是一款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作为一个开源的 Python 发行版本,集成了众多常用的科学计算库 ...
2025-04-14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数据运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岗位之一。这个职位的核心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帮助企业做出科 ...
2025-04-11持证人简介:CDA持证人黄葛英,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教练,前字节跳动销售主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本次分享我将以教培行业为 ...
2025-04-11近日《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城市住房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 ...
2025-04-10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决策和运营的核心。每一位客户,每一次交易,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 如何在海量客 ...
2025-04-09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随着工业4.0的推进,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在线数据变得更加丰富;而互联网、新零售等C端应用的丰富多彩,产 ...
2025-04-094月7日,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肆虐,周一亚市早盘,美股股指、原油期货、加密货币、贵金属等资产齐齐重挫,市场 ...
2025-04-08背景 3月26日,科技圈迎来一则重磅消息,苹果公司宣布向浙江大学捐赠 3000 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编程教育。 这一举措并非偶然, ...
2025-04-07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备受青睐,数据分析能力频繁出现在岗位需求的描述中,不分岗位的任职要求中,会特意标出“熟 ...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