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会科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并非简单的直接影响,而是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中介分析作为探究这种机制的重要方法,能够揭示自变量(X)如何通过中介变量(M)影响因变量(Y),即 “X→M→Y” 的路径。SPSS 作为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是实现中介分析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系统解读如何通过 SPSS 进行中介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科学解读。
中介分析的核心是验证 “中介效应” 的存在性,即自变量 X 对因变量 Y 的影响是否部分或全部通过中介变量 M 实现。根据中介效应的强弱,可分为完全中介(X 对 Y 的直接效应消失,仅通过 M 影响 Y)和部分中介(X 对 Y 仍有直接效应,但部分效应通过 M 传导)。
进行中介分析需满足以下前提假设:
变量关系:X 与 Y、X 与 M、M 与 Y 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相关分析预先验证);
数据特征:样本量充足(建议≥200,确保结果稳定性),变量测量可靠(如信效度达标);
无多重共线性:X 与 M 之间的共线性程度较低(VIF 值通常建议<10)。
SPSS 中实现中介分析主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合显著性检验完成,经典步骤遵循 Baron 和 Kenny(1986)提出的四步法,具体操作如下:
操作:在 SPSS 中选择 “分析→回归→线性”,将 Y 设为因变量,X 设为自变量,运行回归分析。
核心指标:关注 X 的回归系数(c)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X 对 Y 存在显著总效应,可继续中介分析;若不显著,中介分析必要性较低。
操作:同样通过线性回归,将 M 设为因变量,X 设为自变量。
核心指标:关注 X 的回归系数(a)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X 对 M 存在显著影响,满足中介效应的前提条件。
操作:将 Y 设为因变量,同时纳入 X 和 M 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
核心指标:关注 M 的回归系数(b)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M 对 Y 存在显著影响,中介路径 “X→M→Y” 初步成立。
操作:通过Sobel 检验或Bootstrap 法验证中介效应(ab)的显著性。SPSS 需通过 “宏程序” 或插件(如 Process)实现:
Sobel 检验:计算 Z 值(Z=ab/SEab),若 | Z|>1.96(p<0.05),则中介效应显著;
Bootstrap 法:更推荐的方法(无需满足正态分布假设),通过抽取样本计算置信区间,若 95% 置信区间不包含 0,则中介效应显著。
SPSS 输出的中介分析结果包含多个统计量,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指标:
回归系数(B):反映变量间影响的绝对大小。例如,模型 1 中 X 的 B 值表示 X 每变化 1 单位,Y 的平均变化量;模型 2 中 X 的 B 值表示 X 每变化 1 单位,M 的平均变化量;模型 3 中 M 的 B 值表示 M 每变化 1 单位,Y 的平均变化量(控制 X 后)。
标准化系数(β):消除量纲影响,用于比较不同变量的效应大小。β 绝对值越大,影响越强。
若模型 1 中 X 的效应显著(c≠0),模型 3 中 X 的效应仍显著(c’≠0)且 M 的效应显著(b≠0),则为部分中介;
若模型 1 中 X 的效应显著(c≠0),模型 3 中 X 的效应不显著(c’=0)但 M 的效应显著(b≠0),则为完全中介。
以 “工作压力(X)通过职业倦怠(M)影响离职意向(Y)” 的研究为例,SPSS 输出结果如下:
模型 1(X→Y):
回归系数 B=0.42,p=0.001(<0.05),R²=0.18。
解读:工作压力对离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总效应显著),可解释离职意向 18% 的变异。
模型 2(X→M):
回归系数 B=0.53,p=0.000(<0.05),R²=0.28。
解读: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
模型 3(X+M→Y):
M 的回归系数 B=0.31,p=0.002(<0.05);
X 的回归系数 B=0.25,p=0.023(<0.05),R²=0.35。
解读:职业倦怠对离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控制职业倦怠后,工作压力仍对离职意向有显著影响(但效应减弱),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模型解释力提升至 35%,表明职业倦怠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Bootstrap 检验:
中介效应值 ab=0.53×0.31=0.164,95% 置信区间为 [0.07,0.26](不包含 0)。
解读:中介效应显著,即工作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约 39%(0.164/0.42)通过职业倦怠传导。
样本量与方法选择:小样本(n<200)建议使用 Bootstrap 法(样本量≥5000 次重复抽样),避免 Sobel 检验的正态分布假设偏差;
变量测量质量:中介变量的操作性定义需清晰,测量工具需经过信效度检验(如 Cronbach’s α>0.7),否则会导致结果失真;
因果关系推断:中介分析仅能验证变量间的统计关联,需结合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如纵向数据)推断因果,避免 “相关即因果” 的误区;
多重中介的扩展:若存在多个中介变量,需使用 SPSS 的 Process 插件进行链式中介或并行中介分析,避免遗漏关键路径。
中介分析是揭示变量关系深层机制的有效工具,通过 SPSS 的回归分析结合显著性检验,可系统验证中介效应的存在性与类型。解读结果时,需紧扣回归系数、显著性、决定系数等核心指标,并结合研究理论判断中介效应的实际意义。掌握中介分析的 SPSS 结果解读方法,能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推动从 “是什么” 到 “为什么” 的认知升级。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Excel 能做聚类分析吗?基础方法、进阶技巧与场景边界 在数据分析领域,聚类分析是 “无监督学习” 的核心技术 —— 无需预设分 ...
2025-09-29XGBoost 决策树:原理、优化与工业级实战指南 在机器学习领域,决策树因 “可解释性强、处理非线性关系能力突出” 成为基础模型 ...
2025-09-29在标签体系的落地链路中,“设计标签逻辑” 只是第一步,真正让标签从 “纸上定义” 变为 “业务可用资产” 的关键,在于标签加 ...
2025-09-29在使用 Excel 数据透视表进行多维度数据汇总时,折叠功能是梳理数据层级的核心工具 —— 通过点击 “+/-” 符号可展开明细数据或 ...
2025-09-28在使用 Pandas 处理 CSV、TSV 等文本文件时,“引号” 是最容易引发格式混乱的 “隐形杀手”—— 比如字段中包含逗号(如 “北京 ...
2025-09-28在 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的技能工具箱中,数据查询语言(尤其是 SQL)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 “武器”。无论 ...
2025-09-28Cox 模型时间依赖性检验:原理、方法与实战应用 在生存分析领域,Cox 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是分析 “ ...
2025-09-26检测因子类型的影响程度大小:评估标准、实战案例与管控策略 在检测分析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检测、工业产品合规性测试) ...
2025-09-26CDA 数据分析师:以数据库为基石,筑牢数据驱动的 “源头防线” 在数据驱动业务的链条中,“数据从哪里来” 是 CDA(Certified D ...
2025-09-26线性相关点分布的四种基本类型:特征、识别与实战应用 在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中,“线性相关” 是描述两个数值变量间关联趋势的核心 ...
2025-09-25深度神经网络神经元个数确定指南:从原理到实战的科学路径 在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设计中,“神经元个数” 是决定模型性能的关 ...
2025-09-25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不少团队陷入 “指标困境”:仪表盘上堆砌着上百个指标,DAU、转化率、营收等数据实时跳动,却无法回答 “ ...
2025-09-25MySQL 服务器内存碎片:成因、检测与内存持续增长的解决策略 在 MySQL 运维中,“内存持续增长” 是常见且隐蔽的性能隐患 —— ...
2025-09-24人工智能重塑工程质量检测:核心应用、技术路径与实践案例 工程质量检测是保障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安全的 “最后一 ...
2025-09-24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通用与场景指标,解锁数据驱动的精准路径 在数据驱动业务的实践中,指标是连接数据与决策的核心载体。但并 ...
2025-09-24在数据驱动的业务迭代中,AB 实验系统(负责验证业务优化效果)与业务系统(负责承载用户交互与核心流程)并非独立存在 —— 前 ...
2025-09-23CDA 业务数据分析:6 步闭环,让数据驱动业务落地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的核心价值,并 ...
2025-09-23CDA 数据分析师:以指标为钥,解锁数据驱动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用数据说话” 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共识。但数据本身是零散 ...
2025-09-23当 “算法” 成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业务决策领域的高频词时,一种隐形的认知误区正悄然蔓延 —— 有人将分析结果不佳归咎于 ...
2025-09-22在数据分析、金融计算、工程评估等领域,“平均数” 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多数人提及 “平均数” 时,默认指 ...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