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61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10330
大数据下的广告:精准投放与精准消除
1月9日,以“极简主义”著称的夸克浏览器线上发起了消广告活动,活动中,用户在夸克浏览器遇到所有的网页广告,可以通过选择“屏蔽广告”提示来永久消掉广告,基于大数据的分享,夸克浏览器会自动记录被屏蔽的广告,其他用户浏览相同的网页再也不会出现此广告。此举意在净化目前手机浏览器广告横飞的局面,而这些被屏蔽的广告中,绝大多数是所谓的基于大数据理论“精准投放”的广告。
在手机移动端流量崛起时,广告的“精准投放”方式也迅速普及到了手机上的浏览器和各种APP上。而近年来“大数据”概念的发展,则进一步优化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精准效果。据eMarketer的统计,在2015年中国广告业实现产值5973.41亿元,同比增长仅0.5%,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总值达1589亿元,同比增长达35.3%。其中,作为流量入口的手机浏览器,广告收入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广告主们通过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区、手机型号、浏览网页的历史记录、媒体偏好、使用时间段的数据云计算来为每一位用户贴上标签,实现归类,从而推送适合其兴趣的广告。但是基于大数据投放的广告真的精准吗?
为此,笔者线上采访了数十位手机资深用户(主要年龄介于20—26岁之间),根据调查,用户对于手机浏览器出现的广告的反馈,无疑是普遍反感的。要么是广告投放并不符合自己需求,要么是影响了阅读体验。

总结出精准投放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一 广告内容低俗非真实
任意打开某个浏览器,性暗示的广告跃然屏上
为了吸引流量的注意力和争取用户的观看时间,投放在手机端的广告大都充满了性暗示、拜金、浮夸或与标题毫无关系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广告,标题起得很吸睛,表面上看似是内容,但其实没有,点进去就会自动下载APP。这与流氓广告几乎没有区别。
二 出现频率过多,页面加载延迟
投放在手机浏览器的广告往往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忽而刷屏,忽而弹窗,延迟了页面的加载时间,甚至会出现卡顿、死机现象,使得用户的阅读体验很差,对于一些崇尚极简主义的用户来说,他们只想观看新闻,却时不时的出现某APP下载的推送消息,内心无疑是崩溃的。这无疑是浪费时间和流量。而对于浏览器的形象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 过分挖掘隐私
精准意味着数据的充分挖掘,同时也意味着个人隐私的泄露。有相当一部分用户表示,他们平时搜索的信息并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比如恋物癖、性用品,但是突然有一天在刷屏时发现一条与自己前两天搜索的内容相关的广告,会感觉到隐私泄露的危机,道德上也会受到自发性的谴责。如果有朋友在场,则会很尴尬。
四 用户反馈非真实画
用户普遍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会产生去抑制化心理,在互联网的行为举止与行事风格,与现实可能有极大的反差,会做出与现实不符合的行为,经过分析,广告主会因为大数据不真实的用户画像而投放错误的广告。也会引起用户的反感,何况用户更不会去购买广告上的产品。
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真切为用户服务的浏览器是要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弹窗小广告盛行足以说明,目前国内主流的浏览器大都为了广告的利润并没有考虑用户在广告投放方面的态度。既然广告可以精准投放,那么用户对于反感的广告,也理应能够精准消除。精准消除的概念是,在任何页面包括浏览器首页突然跳出窗口、底部出现下载提示、分发的内容有不喜欢的广告出现,用户可以有权消除任意广告,并上传到大数据与其他用户共享,再经过云计算,广告如果被标记消除的频率过高则不会显示在其余用户的手机上。
并且与精准投放不同的是,精准消除的权利应该把握在用户手中,达到广告主与用户之间的平衡。广告主既能在广告业务上继续盈利,但用户也不会过分反感广告,因为用户其实也参与了筛选广告的行为,间接地提供广告质量。浏览器理应提供这一功能,但目前主流的浏览器都不具备。
夸克浏览器首页摒弃了如今主流浏览器界面的三部分模式(搜索引擎+导流网站+内容分发),只留下搜索框,强调功能引导性,首先从界面上直接消除了可投放广告的板块。其次夸克推出的消除广告的功能,用户在浏览网页内容时遇到广告,可以有权标记,被标记后的广告会立即消失,这对于一些饱受推送广告困扰的用户无疑是个福音。
标记广告后,广告会立即不见了
用户通过对广告的精准消除,既能充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再看到反感的广告内容,净化浏览器的页面,也因为广告的消除加载网页速度变快,运行流畅,出现卡顿、死机等情况的概率变少,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笔者比较了夸克浏览器与4款主流浏览器的打开速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夸克浏览器打开用时是0.8秒,而主流浏览器打开完全加载出内容时分别用了2.2秒、1.9秒、2.6秒,还有一款有前置广告3秒,足足用了6秒。而在打开网页方面,夸克消除广告后再重新打开,用时在加载完全的情况下少了0.5秒。
大数据的时代流量为王,有流量就有变现的可能,而流量的变现主要通过广告投放来完成。浏览器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刚开始为了争夺用户纷纷站在用户的立场,从而掌握了一般APP所不具有的流量优势,但切勿在获取了巨大的用户数量后,便忽视用户的权益,尤其是对广告的选择权,大量投放所谓的“精准广告。只有真心服务于用户,勿忘初心,才会有更好的用户黏度。所以,以夸克为代表的手机浏览器能推出精准消除广告的功能,这对于用户和浏览器来说,都是共赢的事情。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pandas数据处理工作流中,“列标签”(Column Labels)是连接数据与操作的核心桥梁——它不仅是DataFrame数据结构的“索引标识 ...
2025-11-25Anaconda作为数据科学领域的“瑞士军刀”,集成了Python解释器、conda包管理工具及海量科学计算库,是科研人员、开发者的必备工 ...
2025-11-25在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中,表格结构数据是最常接触的“数据形态”——从CRM系统导出的用户信息表 ...
2025-11-25在大数据营销从“粗放投放”向“精准运营”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常面临“数据维度繁杂,核心影响因素模糊”的困境——动辄上百个用 ...
2025-11-24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精准触达、高效转化、长效留存”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命题。大数据技术的突破,让营销从“广撒网”的粗放模 ...
2025-11-24在商业数据分析的全链路中,报告呈现是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传递价值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
2025-11-24在数据可视化实践中,数据系列与数据标签的混淆是导致图表失效的高频问题——将数据标签的样式调整等同于数据系列的维度优化,或 ...
2025-11-21在数据可视化领域,“静态报表无法展现数据的时间变化与维度关联”是长期痛点——当业务人员需要分析“不同年份的区域销售趋势” ...
2025-11-21在企业战略决策的场景中,“PESTEL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经典方法常被提及,但很多时候却陷入“定性描述多、数据支撑少”的困 ...
2025-11-21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模型”与“数据模型”常被同时提及,却也频繁被混淆——业务团队口中的“用户增长模型”聚焦“如 ...
2025-11-20在游戏行业“高获客成本、低留存率”的痛点下,“提前预测用户流失并精准召回”成为运营核心命题。而用户流失并非突发行为——从 ...
2025-11-20在商业数据分析领域,“懂理论、会工具”只是入门门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践落地能力”——很多分析师能写出规范的SQL、 ...
2025-11-20在数据可视化领域,树状图(Tree Diagram)是呈现层级结构数据的核心工具——无论是电商商品分类、企业组织架构,还是数据挖掘中 ...
2025-11-17核心结论:“分析前一天浏览与第二天下单的概率提升”属于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挖掘(含序列模式挖掘) 技术——它聚焦“时间序 ...
2025-11-17在数据驱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很多企业陷入“数据多但用不好”的困境:营销部门要做用户转化分析却拿不到精准数据,运营 ...
2025-11-17在使用Excel透视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时,我们常遇到“需通过两个字段相乘得到关键指标”的场景——比如“单价×数量=金额”“销量 ...
2025-11-14在测试环境搭建、数据验证等场景中,经常需要将UAT(用户验收测试)环境的表数据同步到SIT(系统集成测试)环境,且两者表结构完 ...
2025-11-14在数据驱动的企业中,常有这样的困境:分析师提交的“万字数据报告”被束之高阁,而一张简洁的“复购率趋势图+核心策略标注”却 ...
2025-11-14在实证研究中,层次回归分析是探究“不同变量组对因变量的增量解释力”的核心方法——通过分步骤引入自变量(如先引入人口统计学 ...
2025-11-13在实时数据分析、实时业务监控等场景中,“数据新鲜度”直接决定业务价值——当电商平台需要实时统计秒杀订单量、金融系统需要实 ...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