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阳的必然选择”
“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阳的必然选择”
2015-09-20
收藏

“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阳的必然选择”


9月19日,在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作题为“守底线 走新路 打造升级版——新常态下的贵阳市城乡规划转型探索”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专家关注。专家们认为,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当有新作为,贵阳当前提出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路径,契合新常态、必定有所为。

  贵州、贵阳是一个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地区,受交通限制、教育落后等因素影响,在过去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生态环境良好,但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特征也成为该地区加快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如何同时守住生态和发展的两条底线?这是贵州、贵阳主政者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专家们一直关注的焦点。

  “要守住生态,往往发展就要受影响。”面对这个两难的矛盾,陈刚在学术报告中提出,东部落后产能往西部转移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贵州要想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于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贵阳以大数据为引领,推动工业信息化成为新常态下的“贵阳探索”。

  “说实话,贵阳作为一个地处西南腹地的欠发达地区,要发展世界上最前沿的大数据产业,初听确实有些惊奇,仔细想想,这确实是贵阳的必然选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说,贵阳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按部就班、亦步亦趋,贵阳要实现赶超非常困难,也只有通过引进大数据和云计算这样的高端前沿产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后发赶超,而且大数据产业作为当今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之一,既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十分符合贵阳要实现双赢发展的战略定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也表示赞同。他说,在技术、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现在各类云计算应用蓬勃兴起,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也风起云涌。但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降温问题,而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贵阳水资源丰富、能源价格较低,可为大数据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再加上贵阳的地质构造稳定,地震、台风等灾害罕见,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可谓“天赋异禀”。

  谈到贵阳发展大数据的优势,贵阳的“政策红利”、“顶层设计”也让城市专家们对贵阳发展路径越发肯定——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落户贵阳;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也在贵州、贵阳启动;目前,贵阳市还正在以强基工程、筑云工程、智端工程、掘进工程助力大数据产业发展,力争2016、2017年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分别达1400亿元和200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项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措施和目标,也折射出贵阳利用大数据产业、推动自身跨越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听完学术报告后,周一星教授在为贵阳走出发展新路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有一些中肯的建议。“贵州、贵阳已经具备吸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而要想完整地将一条大数据产业链聚集在贵州、贵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人才就是贵州、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除努力发展当地教育以及吸引外地人才落户外,发掘‘三线建设’时期的优秀人才也是增强贵阳人才底蕴的有效手段。”周一星说。

  俗语说: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赵万民建言,在中国区域经济走向协同发展的今天,贵阳可以考虑和西南地区其他城市实现人才合作、科技共享,共同建立人才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大数据产业链早日形成。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