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数据中发现线索
昨日下午,渝北区公安分局召开青年民警事迹报告暨“五四”表彰大会,黎林罐、罗艳、王建伟、刘振江、潘亚军等6位民警向分局500余名青年民警作了优秀事迹报告。
说起情报二字,大家会联想到007之类的特工。但现实中,也有一些人每天面对的都是繁冗的数据,从大数据中发现案件线索、明确嫌疑人身份。今年32岁的黎林罐就是这样一位案件研判民警。
黎林罐从2009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渝北区公安分局的一位民警,主要从事案件研判工作,到现在他已在案件研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走过6个年头。他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注重细节、善于总结,开拓新思路、新战法。”
这种工作的寂寞和枯燥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犯罪的蛛丝马迹,无异于大海捞针,黎林罐的眼睛总是在超负荷运转,视力也从原来1.5变成了现在0.4。
2015年起,黎林罐就一直在思考渝北辖区拥有众多的交通枢纽、工业园区、高档小区,每天流入大量的复杂人员,导致刑事案件发案量居高不下。如何才能改进由人到案的侦查模式,在很长的时间里,他在海量的数据中寻着线索。
“我总是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黎林罐说,通过对历年渝北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况分析,以及对外省籍复杂人员的轨迹分析,再结合发案的区域、特点,黎林罐提炼出一套犯罪嫌疑人的轨迹追踪技战法,通过这种技战法,现已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还明确了长期活动在渝北区的扒窃团伙。2013年8月,因工作出色表现,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是我的原则,然而我唯一的遗憾,是有愧于我的母亲。”黎林罐说,刚参加工作不久后,他的母亲在街上被出租车撞伤,家人为了让他安心工作,隐瞒了母亲的病情。
黎林罐说:“当时母亲腰椎和骨盆多处粉碎性骨折。母亲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要是当时她没能醒过来,我后半生肯定会在痛苦中渡过。母亲醒来后,在医院足足躺了半年。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到医院探望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她从来没有对我抱怨过,还是一如既往的教导我好好工作。”
有了家人的支持,黎林罐才能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家人。去年,黎林罐个人的信息查询量就达到7.8万条,占分局总查询量的12.3%。
最美女民警
她是社区老年人的贴心小棉袄,也是社区外乡人的知心姐姐,这位被社区居民称为最美女民警的人,就是渝北区公安分局双龙派出所派驻到渝湖路社区、今年33岁的女民警罗艳。
罗艳拥有西华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起初是一名人民教师,2008年成为共产党员。2010年,罗艳加入到了警察队伍,成为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仁睦派出所的一名交巡警。2012年调到渝北区公安分局双龙派出所,分管渝湖路社区,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罗艳至今已经做了5年社区民警。只要社区居民需要,事无巨细,她总是热情帮忙。去年12月1日下午,居民童光群所住的龙盛街90号1单元楼顶消防栓爆裂,积水不断流入童光群家中。正在附近执勤的罗艳赶到现场,连鞋都没脱就进入到冰冷的积水中清理楼顶落水管。“当时的积水已经很深了,要赶紧把排水管疏通,否则肯定会给更多的居民造成损失。”罗艳说。她和其它几位居民直接用手去掏堵在排水管洞口的垃圾,半个小时后,积水终于排完。
2016年12月5日,童光群在侄子的帮助下,在网上发表了整件事情的经过,还亲自到双龙派出所当面感谢了罗艳。
5年来,罗艳调解辖区案件不下200件。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渝湖路社区一名精神病人突然发病,家里的老人深感无助,拨打了罗艳的电话,当天本不值班的罗艳和社区干部赶去现场。由于罗艳经常来老人家,病人对她有印象,经过罗艳耐心劝说,病人终于服药,待他情绪稳定下来,罗艳才离开。
每周不值班的夜晚,罗艳都和居委会、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开展巡逻工作,对于辖区发生的可防性案件,罗艳做到了心中有数,有案必回访,对警情高发的地区、时间段制定相应的措施重点防范。
2016年,在罗艳及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渝湖路社区被评为了渝北区平安社区示范点和法治社区,罗艳也成为社区居民心中最美的女民警。
“事实不清不止步”
33岁的王建伟是渝北区刑侦支队的一位法医民警,在这个很多人不愿干、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特殊岗位上,他无悔无怨,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挚爱。
初见王建伟,寸头、高个,长相憨厚,并没有明察秋毫的长相。王建伟爽朗地笑着解释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法医民警,没有电视剧上说的那么神。”
王建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法医专业,2009年来到渝北区公安局刑侦支队从事法医工作。作为法医,一年四季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随警出现场。王建伟说:“当刑事技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时候,那才是我感到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年初,一大型商场楼梯间内发现一名死者,派出所请求法医对现场勘查。刚一走进楼道,一股恶臭的气味熏得人不能呼吸。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大量的蝇蛆在死者身上蠕动。王建伟戴上手套就开始工作。他要在恶臭的尸体旁闻一闻,辨别是否有毒物的味道,然后拿起一条蠕动的蛆虫放在手里,用尺子量一量长度推断死亡时间,仔细翻一翻尸体,查看有无外伤,初步判断死亡性质。
在经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毒化检验等大量工作,排除了死者他杀可能,死者应为疾病发作死亡。“事实不清,决不止步”,王建伟说这是他一辈子的信念。8年间,王建伟承担各类命案现场勘查1200余次,鉴定尸体700余具,法医临床鉴定1000余起,直接或间接破获案件500多起,出具法医鉴定书1000余份。2012年8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曾荣获个人嘉奖三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王建伟说:“当我穿上这身警服,成为一名法医,作为一名党员时,我就立志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罪犯,运用手中的证据与一切犯罪活动进行斗争,让死者安息,让家属放心。”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 “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融合” 的理论基础上,Python 凭借其丰富的科学计算库(NumPy、FilterPy)、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T ...
2025-10-23在工业控制、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气象预测等领域,“状态估计” 是核心任务 —— 即从含噪声的观测数据中,精准推断系统的真 ...
2025-10-23在数据分析全流程中,“数据清洗” 恰似烹饪前的食材处理:若食材(数据)腐烂变质、混杂异物(脏数据),即便拥有精湛的烹饪技 ...
2025-10-23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 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标签:从参数超 1750 亿的 GPT-3,到万亿级参数的 PaLM,再到多模态大模型 GPT-4 ...
2025-10-22在 MySQL 数据库的日常运维与开发中,“更新数据是否会影响读数据” 是一个高频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 “是” 或 “否 ...
2025-10-22在企业数据分析中,“数据孤岛” 是制约分析深度的核心瓶颈 —— 用户数据散落在注册系统、APP 日志、客服记录中,订单数据分散 ...
2025-10-22在神经网络设计中,“隐藏层个数” 是决定模型能力的关键参数 —— 太少会导致 “欠拟合”(模型无法捕捉复杂数据规律,如用单隐 ...
2025-10-21在特征工程流程中,“单变量筛选” 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 —— 它通过分析单个特征与目标变量的关联强度,剔除无意义、冗余的特 ...
2025-10-21在数据分析全流程中,“数据读取” 常被误解为 “简单的文件打开”—— 双击 Excel、执行基础 SQL 查询即可完成。但对 CDA(Cert ...
2025-10-21在实际业务数据分析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数据并非理想的正态分布 —— 电商平台的用户消费金额(少数用户单次消费上万元,多数集 ...
2025-10-20在数字化交互中,用户的每一次操作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查看评价→放弃下单”,到内容 APP 的 “点击短 ...
2025-10-20在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中,“数据采集” 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 —— 如同烹饪前需备好新鲜食材,若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或不 ...
2025-10-20在数据成为新时代“石油”的今天,几乎每个职场人都在焦虑: “为什么别人能用数据驱动决策、升职加薪,而我面对Excel表格却无从 ...
2025-10-18数据清洗是 “数据价值挖掘的前置关卡”—— 其核心目标是 “去除噪声、修正错误、规范格式”,但前提是不破坏数据的真实业务含 ...
2025-10-17在数据汇总分析中,透视表凭借灵活的字段重组能力成为核心工具,但原始透视表仅能呈现数值结果,缺乏对数据背景、异常原因或业务 ...
2025-10-17在企业管理中,“凭经验定策略” 的传统模式正逐渐失效 —— 金融机构靠 “研究员主观判断” 选股可能错失收益,电商靠 “运营拍 ...
2025-10-17在数据库日常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是实现 “批量数据迁移” 的核心 SQL 语句 —— 它能直接将一个表(或查询结果集)的数 ...
2025-10-16在机器学习建模中,“参数” 是决定模型效果的关键变量 —— 无论是线性回归的系数、随机森林的树深度,还是神经网络的权重,这 ...
2025-10-16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 已从 “辅助决策的工具” 升级为 “驱动业务的核心资产”—— 电商平台靠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 ...
2025-10-16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的过程中,“稳定性” 是决定其能否实用的关键 —— 一个在单轮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模型,若在高并发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