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2020-05-27 阅读量: 4288
dbscn函数的eps和min_samples参数含义是什么?

  1)eps: DBSCAN算法参数,即我们的ϵ-邻域的距离阈值,和样本距离超过ϵ的样本点不在ϵ-邻域内。默认值是0.5.一般需要通过在多组值里面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eps过大,则更多的点会落在核心对象的ϵ

-邻域,此时我们的类别数可能会减少, 本来不应该是一类的样本也会被划为一类。反之则类别数可能会增大,本来是一类的样本却被划分开。

    2)min_samples: DBSCAN算法参数,即样本点要成为核心对象所需要的ϵ

-邻域的样本数阈值。默认值是5. 一般需要通过在多组值里面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通常和eps一起调参。在eps一定的情况下,min_samples过大,则核心对象会过少,此时簇内部分本来是一类的样本可能会被标为噪音点,类别数也会变多。反之min_samples过小的话,则会产生大量的核心对象,可能会导致类别数过少。

    3)metric:最近邻距离度量参数。可以使用的距离度量较多,一般来说DBSCAN使用默认的欧式距离(即p=2的闵可夫斯基距离)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4)algorithm:最近邻搜索算法参数,算法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蛮力实现,第二种是KD树实现,第三种是球树实现。这三种方法在K近邻法(KNN)原理小结中都有讲述,如果不熟悉可以去复习下。对于这个参数,一共有4种可选输入,‘brute’对应第一种蛮力实现,‘kd_tree’对应第二种KD树实现,‘ball_tree’对应第三种的球树实现, ‘auto’则会在上面三种算法中做权衡,选择一个拟合最好的最优算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输入样本特征是稀疏的时候,无论我们选择哪种算法,最后scikit-learn都会去用蛮力实现‘brute’。个人的经验,一般情况使用默认的 ‘auto’就够了。 如果数据量很大或者特征也很多,用"auto"建树时间可能会很长,效率不高,建议选择KD树实现‘kd_tree’,此时如果发现‘kd_tree’速度比较慢或者已经知道样本分布不是很均匀时,可以尝试用‘ball_tree’。而如果输入样本是稀疏的,无论你选择哪个算法最后实际运行的都是‘brute’。

    5)leaf_size:最近邻搜索算法参数,为使用KD树或者球树时, 停止建子树的叶子节点数量的阈值。这个值越小,则生成的KD树或者球树就越大,层数越深,建树时间越长,反之,则生成的KD树或者球树会小,层数较浅,建树时间较短。默认是30. 因为这个值一般只影响算法的运行速度和使用内存大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可以不管它。

    6) p: 最近邻距离度量参数。只用于闵可夫斯基距离和带权重闵可夫斯基距离中p值的选择,p=1为曼哈顿距离, p=2为欧式距离。如果使用默认的欧式距离不需要管这个参数。

8.7288
0
关注作者
收藏
评论(0)

发表评论

暂无数据
推荐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