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是指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比较, 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
究对象规模的大小, 水平的高低, 速度的快慢, 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特
别适用于指标间的横纵向比较、 时间序列的比较分析。 在对比分析中, 选择
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 选择合适, 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选择
不合适, 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比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绝对数比较
它是利用绝对数进行对比, 从而寻找差异的一种方法。
(2) 相对数比较
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 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
程度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 由于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 相
对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结构相对数: 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
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 结构或质量。 例如, 居民食品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
比重、 产品合格率等。
2) 比例相对数: 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 表明总体内各部
分的比例关系, 如人口性别比例、 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 比较相对数: 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 说明同类
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例如, 不同地区商品价格对比, 不
同行业、 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 强度相对数: 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 用以
说明现象的强度、 密度和普遍程度。 例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元/人”表
示, 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 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 如人
口出生率用‰表示。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 用以
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 动态相对数: 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 用以说明发
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如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等。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 用以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