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大数据时代【CDA干货】中介分析的 SPSS 结果解读:从原理到实践
【CDA干货】中介分析的 SPSS 结果解读:从原理到实践
2025-08-07
收藏

中介分析的 SPSS 结果解读:从原理到实践

在社会科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并非简单的直接影响,而是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中介分析作为探究这种机制的重要方法,能够揭示自变量(X)如何通过中介变量(M)影响因变量(Y),即 “X→M→Y” 的路径。SPSS 作为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是实现中介分析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系统解读如何通过 SPSS 进行中介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科学解读。

一、中介分析的核心逻辑与前提假设

中介分析的核心是验证 “中介效应” 的存在性,即自变量 X 对因变量 Y 的影响是否部分或全部通过中介变量 M 实现。根据中介效应的强弱,可分为完全中介(X 对 Y 的直接效应消失,仅通过 M 影响 Y)和部分中介(X 对 Y 仍有直接效应,但部分效应通过 M 传导)。

进行中介分析需满足以下前提假设:

  • 变量关系:X 与 Y、X 与 M、M 与 Y 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相关分析预先验证);

  • 数据特征:样本量充足(建议≥200,确保结果稳定性),变量测量可靠(如信效度达标);

  • 线性关系:X 与 M、M 与 Y、X 与 Y 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可通过散点图回归分析残差检验);

  • 无多重共线性:X 与 M 之间的共线性程度较低(VIF 值通常建议<10)。

二、SPSS 中中介分析的操作路径

SPSS 中实现中介分析主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合显著性检验完成,经典步骤遵循 Baron 和 Kenny(1986)提出的四步法,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 1:检验 X 对 Y 的总效应(模型 1)

  • 操作:在 SPSS 中选择 “分析→回归→线性”,将 Y 设为因变量,X 设为自变量,运行回归分析

  • 核心指标:关注 X 的回归系数(c)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X 对 Y 存在显著总效应,可继续中介分析;若不显著,中介分析必要性较低。

步骤 2:检验 X 对 M 的效应(模型 2)

  • 操作:同样通过线性回归,将 M 设为因变量,X 设为自变量。

  • 核心指标:关注 X 的回归系数(a)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X 对 M 存在显著影响,满足中介效应的前提条件。

步骤 3:检验 M 对 Y 的效应(模型 3)

  • 操作:将 Y 设为因变量,同时纳入 X 和 M 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

  • 核心指标:关注 M 的回归系数(b)及显著性(p 值)。若 p<0.05,说明 M 对 Y 存在显著影响,中介路径 “X→M→Y” 初步成立。

步骤 4: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模型 4)

  • 操作:通过Sobel 检验Bootstrap 法验证中介效应(ab)的显著性。SPSS 需通过 “宏程序” 或插件(如 Process)实现:

    • Sobel 检验:计算 Z 值(Z=ab/SEab),若 | Z|>1.96(p<0.05),则中介效应显著;

    • Bootstrap 法:更推荐的方法(无需满足正态分布假设),通过抽取样本计算置信区间,若 95% 置信区间不包含 0,则中介效应显著。

三、SPSS 结果的关键指标解读

SPSS 输出的中介分析结果包含多个统计量,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指标:

1. 回归系数(B)与标准化系数(β)

  • 回归系数(B):反映变量间影响的绝对大小。例如,模型 1 中 X 的 B 值表示 X 每变化 1 单位,Y 的平均变化量;模型 2 中 X 的 B 值表示 X 每变化 1 单位,M 的平均变化量;模型 3 中 M 的 B 值表示 M 每变化 1 单位,Y 的平均变化量(控制 X 后)。

  • 标准化系数(β):消除量纲影响,用于比较不同变量的效应大小。β 绝对值越大,影响越强。

2. 显著性水平(p 值)

  • p 值<0.05 是效应显著的临界标准。需分别判断模型 1 中 X 的 p 值(总效应是否存在)、模型 2 中 X 的 p 值(X→M 路径是否显著)、模型 3 中 M 的 p 值(M→Y 路径是否显著),以及 Sobel 检验或 Bootstrap 的 p 值(中介效应是否显著)。

3. 决定系数(R²)与调整后 R²

  • R² 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比例,取值范围 0~1。例如,模型 3 的 R² 若为 0.35,说明 X 和 M 共同解释了 Y 的 35% 变异,较模型 1 的 R² 提升越多,说明 M 的中介作用越明显。

4. 中介效应类型判断

  • 若模型 1 中 X 的效应显著(c≠0),模型 3 中 X 的效应仍显著(c’≠0)且 M 的效应显著(b≠0),则为部分中介

  • 若模型 1 中 X 的效应显著(c≠0),模型 3 中 X 的效应不显著(c’=0)但 M 的效应显著(b≠0),则为完全中介

四、案例解析:SPSS 中介分析结果实操

以 “工作压力(X)通过职业倦怠(M)影响离职意向(Y)” 的研究为例,SPSS 输出结果如下:

  1. 模型 1(X→Y)

    回归系数 B=0.42,p=0.001(<0.05),R²=0.18。

    解读:工作压力对离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总效应显著),可解释离职意向 18% 的变异。

  2. 模型 2(X→M)

    回归系数 B=0.53,p=0.000(<0.05),R²=0.28。

    解读: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

  3. 模型 3(X+M→Y)

  • M 的回归系数 B=0.31,p=0.002(<0.05);

  • X 的回归系数 B=0.25,p=0.023(<0.05),R²=0.35。

    解读:职业倦怠对离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控制职业倦怠后,工作压力仍对离职意向有显著影响(但效应减弱),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模型解释力提升至 35%,表明职业倦怠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1. Bootstrap 检验

    中介效应值 ab=0.53×0.31=0.164,95% 置信区间为 [0.07,0.26](不包含 0)。

    解读:中介效应显著,即工作压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约 39%(0.164/0.42)通过职业倦怠传导。

五、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1. 样本量与方法选择:小样本(n<200)建议使用 Bootstrap 法(样本量≥5000 次重复抽样),避免 Sobel 检验的正态分布假设偏差

  2. 变量测量质量:中介变量的操作性定义需清晰,测量工具需经过信效度检验(如 Cronbach’s α>0.7),否则会导致结果失真;

  3. 因果关系推断:中介分析仅能验证变量间的统计关联,需结合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如纵向数据)推断因果,避免 “相关即因果” 的误区;

  4. 多重中介的扩展:若存在多个中介变量,需使用 SPSS 的 Process 插件进行链式中介或并行中介分析,避免遗漏关键路径。

六、总结

中介分析是揭示变量关系深层机制的有效工具,通过 SPSS 的回归分析结合显著性检验,可系统验证中介效应的存在性与类型。解读结果时,需紧扣回归系数、显著性、决定系数等核心指标,并结合研究理论判断中介效应的实际意义。掌握中介分析的 SPSS 结果解读方法,能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推动从 “是什么” 到 “为什么” 的认知升级。

学习入口:https://edu.cda.cn/goods/show/3814?targetId=6587&preview=0

推荐学习书籍 《CDA一级教材》适合CDA一级考生备考,也适合业务及数据分析岗位的从业者提升自我。完整电子版已上线CDA网校,累计已有10万+在读~ !

免费加入阅读:https://edu.cda.cn/goods/show/3151?targetId=5147&preview=0

数据分析师资讯
更多

OK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