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大数据时代【干货】字节大佬:别再拿“用户流失”当玄学了,我是怎么用生命周期模型精准止损的
【干货】字节大佬:别再拿“用户流失”当玄学了,我是怎么用生命周期模型精准止损的
2025-04-30
收藏

以下的文章内容来源于刘静老师的专栏,如果您想阅读专栏《10大业务分析模型突破业务瓶颈》,点击下方链接

https://edu.cda.cn/goods/show/3845?targetId=6754&preview=0

一、一开始,我们都以为“用户留存差”是内容不行

我之前在字节的时候,负责一个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的数据运营,内容方向偏职场提升类。业务侧跟说:“我们内容都做得不错,更新也很稳定,用户就是不留下来。打开数据库,日活还行、注册增长也不错,但续费率低得发指

大家把锅甩给“内容吸引力”,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要是光靠内容驱动增长,那这行业也太公平了。于是我决定不再用模糊印象判断,拉通一次完整的生命周期分析,看看到底问题卡在哪一段。

二、什么是用户生命周期模型?

你可以把用户生命周期模型,想象成用户在你产品里的“人生轨迹图”。

它的核心就是一句话:

每个用户,不管从哪里来,最终都会走向两种结果:留下 or 离开。我们要做的是尽早识别他们在哪条路上,做出该做的动作。生命周期模型,正是用来把这段“关系旅程”切片分析的工具。用户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版本,一般包含这5个阶段:

用户生命周期等业务数据分析的方法是CDA数据分析一级的重要考点。

三、怎么判定一个用户在哪个阶段?

答案是:行为 + 时间 两个维度共同判断。

比如:

  • 注册7天内无行为,可能是激活失败的新用户;
  • 原本一周4次登录的用户,降到1次,就是明显的衰退用户;
  • 30天内无登录,基本可以算作流失。

生命周期模型不是为了分组好看,而是为了及时干预——在用户“还在观望”时就伸出手,而不是他们彻底走远后才追问原因。

四、用户生命周期模型:不是为了分组,是为了抓关键节点做动作

我们这次的实际拆法如下

生命周期阶段实战改造详解

阶段一:新用户引导期

问题场景

注册完成后的用户,大多数在首页浏览几秒后直接退出,首课完成率仅 26%。

用户行为分析

  • 首页推荐的是“热榜课程”,但对新用户没参考意义;
  • 没有明确引导,用户不知道从哪开始;
  • 缺乏信任,导致用户犹豫观望。
图4-4 新用户激活漏斗
图4-4 新用户激活漏斗

解决方案:

  • 重构引导流程,注册成功即进入“3步入门路径”:选目标 → 推荐课程 → 立即开始;
  • 课程推荐不再一视同仁,而是根据注册偏好做个性化首课推荐;
  • 增设“完成第一节课得奖励”的机制。

结果:

  • 首课完成率从 26% 提升至 41%
  • 次日留存提升约 9%

阶段二:行为未深入用户

新用户激活的时间段也不仅限于用户注册的第一天,而是延续到首周、首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段。比如,Instagram的新用户激活体系是一个60天的流程。激活团队负责在用户开始使用产品的60天之内,帮助用户发现产品的价值,形成使用的习惯。

图4-23 Instagram的新用户激活体系
图4-23 Instagram的新用户激活体系

教育产品常遇到的场景

用户完成第一节课后,多数没做进一步互动,之后也没回来。

用户行为分析

  • 他们看内容,但不收藏、不评论、不加入计划;
  • 属于“行为浅、没形成粘性”的典型“伪活跃”。

解决方案

  • 设置触发器:用户一旦发生收藏或评论行为,72小时内自动推送“你可能也喜欢这节课的续集”;
  • 强调“把兴趣变成行为链”,从轻触互动引导到下一次深度参与。

结果

  • 收藏行为用户复课率提升 2.1 倍;
  • 评论行为用户的使用时长增长约 40%。

阶段三:衰退用户唤醒

问题场景

不少用户使用频率从每周4次掉到每周1次,甚至不再打开App。之前试过发优惠券唤醒,效果极差。

图4-3 用户行为分析软件Amplitude可以比较不同行为群组的留存曲线,从而帮助发现关键行为
图4-3 用户行为分析软件Amplitude可以比较不同行为群组的留存曲线,从而帮助发现关键行为

用户行为分析

  • 衰退是个“过程”不是瞬间;
  • 活跃频率骤降前通常有预兆(比如从打开首页变成仅看通知页)。

解决方案

  • 构建“行为节奏预警系统”:每早检测活跃频率下降的用户;
  • 精准推送“你上次看到的课程更新了,是否继续完成?”这样具象、闭环的文案,而非单纯营销语。

结果

  • 回访率提升17%,比发20元优惠券成本更低,转化更稳。
  • 生命周期模型的终极价值:及时应对,不让用户冷下来
  • 生命周期不是打标签,而是一种运营思维框架。

它帮你看清这三件事

五、最后,我想说三句话,这是我这些年踩完坑后的压箱底建议:

1、预警雷达

生命周期模型不是万能钥匙,但它是最早能预警问题的“雷达”。你不需要等到流失率爆了、续费崩了,才临时抱佛脚。

一个搭得好的生命周期体系,能提前1-2周告诉你:用户在冷了。

真正的高手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察觉到“羊有点要跑”的时候就开始补栅栏。

2、 重点关注留下可预测行为轨迹的用户

真正的“活跃用户”不是打开几次App的人,而是留下可预测行为轨迹的用户。不要再看日活,不要再盯点击量,去看行为链是否完整。

一个收藏→续播→加入计划的动作链,比刷5次推荐页更值钱。

用户不说话,但行为会说话。你得听得懂它在告诉你什么

3、每一类用户都被认真对待

用户生命周期模型的终极意义不是分层,而是让“每一类用户都被认真对待过”。新用户不是用完优惠券就放养;衰退用户不是等他流失了才后悔;低质量活跃用户不是“看起来还在”就不用管;每一层用户都值得你做点什么。

你怎么对他,决定了他会不会留下。

我们不是做模型的工程师,而是用户关系的维护者。生命周期模型只是你手里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用户最需要你的那个时刻,做对了一件事。

以上的文章内容来源于刘静老师的专栏,如果您想阅读专栏《10大业务分析模型突破业务瓶颈》,点击下方链接

https://edu.cda.cn/goods/show/3845?targetId=6754&preview=0

推荐学习书籍

CDA一级教材》适合CDA一级考生备考,也适合业务及数据分析岗位的从业者提升自我。完整电子版已上线CDA网校,累计已有10万+在读~

免费加入阅读:https://edu.cda.cn/goods/show/3151?targetId=5147&preview=0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