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网传全面起底融金所大数据大“离谱”
网传全面起底融金所大数据大“离谱”
2015-09-14
收藏

网传全面起底融金所大数据大“离谱”


近日,融金所高管事件在互联网金融圈引起不小风波,一篇自称以大数据“起底”融金所的文章也随之在网上热传。记者发现,文章通过“专业”的风评检测分析,得出的结论反而离事实更远。

这篇网络热文标题惊人,《47亿融资15亿未还涉及非吸大数据全面起底融金所》,其通过大数据模型反推导形成融金所风险评测分析报告。报告最终结论是,该平台已经无法再正常运转。

根据融金所P2P平台官网显示,文中基本数据事实有误。平台自201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达47亿,待收本金12.5亿元,待收本息13.5亿。总投资人数超过2万人,每日投资人数1千人以上。业内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融金所官网采用CDN加速技术,全国有数十个节点IP,根据用户的区域和网络情况自动分配不同的线路。网站也使用https加密协议,以确保用户访问的数据安全性。

记者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査悉,近一年来,融金所仅出现2次股权变更,并没有文中所述15次之多。

形成此份报告的蜂控网,自称“全国首家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维基百科显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对比真实数据,不仅让人产生疑惑,该份报告从何处采集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其行文的动机及风险预警的有效性也令人存疑。

风测报告选择的问题维度,显示出其对P2P领域常识的缺乏。“涉足业务集中”一项,业内从未将其与资金链易断裂、偿贷困难相联系。相反,融金所专注P2P垂直细分领域车贷,近期益发被业内看好,专注“小而美”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利于平台风控和资金流动。对“标的期限”和“标的频率”的探讨也没有意义,只要标的真实,流程透明可见,发标期限主要根据线下债权业务的期限,与风险分析显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无直接关系。

至于“平台平均利率偏高”,业内对P2P平台合理利率没有统一说法,年息24%以下都属于司法保护区,“高息”无从谈起。平台管理完善,运营成本降低,将红利返还投资人何错之有。“运营时间处于风险问题高发期”,对平台风险的预示是否有意义尚有待斟酌。

报告中对数据的分析,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标的数据显示,融金所平台待还款数额大,待还款标的8982个,占比39.8%。报告称这意味着平台整体流动性差,易出现提现困难或跑路现象。但是融金所近期发展迅速,分公司增加到31家,业务大量增长,待还款额度随之上扬。由于过去业务数额有限,待还款标的比例必然增加。这与报告分析相去甚远。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