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职业发展大数据算得出曹雪芹的生卒年吗
大数据算得出曹雪芹的生卒年吗
2016-01-03
收藏

大数据算得出曹雪芹的生卒年吗

2015年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曹雪芹诞生300周年。不过,关于曹雪芹的出生年份,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除了1715年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在1724年,双方都很难说服对方。最近,台湾学者黄一农通过大数据搜索获得的结果,为揭开此谜底又前进了一步。

大数据能否帮我们找到曹雪芹的人生轨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逊就此认为,很难期待大数据为红学研究带来重大突破,但大数据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红楼梦》和曹雪芹研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不仅如此,这一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四十年华”,究竟是四十岁还是四十八九岁

曹雪芹去世后,他的至交敦诚写下了《挽曹雪芹(甲申)》一诗:“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同是曹雪芹好友的张宜泉也写过一首《伤芹溪居士》,题注中称“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书画,年未五旬而卒”。

因为以上两则资料,引发了后世关于曹雪芹生卒年的长期争议。包括周汝昌在内的一批学者根据“四十年华”,认定曹雪芹只活了40岁,并由此推断出他生于1724年。另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这一论断成立,曹府被抄家时曹雪芹只有3岁,不应该有他在《红楼梦》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繁华生活的深刻记忆;相比之下,如果依据“年未五旬而卒”,即活了四十八九岁来推算,他应生于1715年,曹家被抄时他已经12岁。这就比较符合“秦淮旧梦忆繁华”的年龄,而且和该年曹頫的奏折中提到的曹颙的遗腹子相吻合。但这样的话,“四十年华”又如何解释?

最近,大数据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口。孙逊教授介绍,不久前在北京张家湾举办的红学会上,台湾地区计算机专家、倡导e考据的黄一农先生利用大数据,以“四十年华”“五十年华”“六十年华”为关键词,搜寻了包括董邦达在内的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诗作,结果发现,以“四十年华”来表示四十八九岁,“五十年华”表示五十八九岁,“六十年华”表示六十八九岁,是那个时代通行的用法。这样,“四十年华付杳冥”与“年未五旬而卒”,就变得不仅不矛盾,而且完全合榫。

曹雪芹的朋友圈,或为红学研究提供新发现

孙逊认为,目前,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直接资料中再出现突破性的新发现比较困难,但是大数据可以为一些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旁证。所谓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曹雪芹的人生踪迹以及《红楼梦》的成书年代等,这些都可能对后世了解其生平与创作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学界普遍认为,红学研究要有新发现,从曹雪芹的朋友圈入手或许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曹雪芹本人多才多艺,因此朋友圈人数众多,范围很广,细算下来有数十人之多,包括诗人、书画家、王公贵族和汉满官员,他们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和曹雪芹相关的作品,提供了与他相关的一鳞半爪的信息。如果将其庞大的朋友圈的作品数字化,说不定可以从中发现更多像“四十年华”一类有价值的信息。

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也许都将受惠于大数据

实际上,大数据对于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不止于红学。以清光绪年间上海的一位民间才子郭友松为例,他用松江方言写成的《玄空经》,是继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创作的《何典》之后又一部杰出的吴语讽刺小说。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郭友松的一些资料多为民间口口相传的逸闻轶事,缺少可靠依据,因此学界对他研究甚少。较早对其进行关注的叶德均和白蕉,都因为资料所限,在包括其生卒年在内的一些基本问题上无法作出确切考证。

近年来,随着相关材料不断被数字化,一些线索开始浮出水面。比如孙逊和他的团队一起,通过晚清民国报刊数据库,查找出了1887年《申报》上刊登的几首贺郭友松70大寿的诗词,以及他在墨海书馆《益闻录》上发表的数十篇杂论,再加上已出版的纸质文本《张文虎日记》《王韜日记》中对他的人生踪迹的记载。此外,校勘学家、小说评点家张文虎、江苏学使李小湖、画家张鸣珂等人的文集,由此大致勾勒出郭友松的人生轨迹和著述情况。如果没有大数据,恐怕一时很难发现他散落在报刊上的著述与生日信息;但如果不仔细找寻和细读那些还没有电子化的古籍文献,研究也不可能深入。

在孙逊看来,大数据未必能够解决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所有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但它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如果运用得当,并和直接查找纸质文献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相关研究如虎添翼。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