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 Python猫
作者:豌豆花下猫
zip() 是 Python 中最好用的内置类型之一,它可以接收多个可迭代对象参数,再返回一个迭代器,可以把不同可迭代对象的元素组合起来。
我之前写迭代器系列的时候,在《Python进阶: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中简单地介绍过它,前几天翻译了 Python 3.10 采纳的 PEP-618 ,介绍了它将会迎来的变更。
但是,还有不少同学并不知道 zip(),或者不能熟练掌握它的用法,因此本文打算来做一个更为详细的梳理。
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用法部分:介绍它的基础用法、高级用法、骚操作用法
进阶部分:介绍它的实现原理,关注几个实现的细节
发散部分:聚焦它的不足,以及解决方法
1、zip() 的 n 种用法
基本用法:像拉链一样,将多个可迭代对象组合起来,然后可以用 for 循环依次取出,或者一次性将结果存入列表、元组或者字典之类的容器中。
它的结果是一个迭代器,迭代器生成的元素是元组,第 i 个元组的元素分别来自可迭代对象参数的第 i 个元素,如上图所示。
另外,for 循环还可以把元组内的元素依次取出,这样会很方便:
它的参数并不要求是同一类的可迭代对象,因此可以有非常多的组合方式,例如:
但是,如果把字典作为 zip() 的参数,会是什么结果呢?字典是 key-value 键值对形式,跟列表之类的单一元素结构不同。
实验一下,可以看出,zip() 默认只会遍历字典的 key 值:
如果想要取出字典的 value 值,或者取出 key-value 键值对,那么可以使用字典自带的遍历方法 values() 和 items():
使用 zip(),还可以比较方便地对二维列表实现行列转换:
上例中的星号(*)操作符可以解包(unpacking),即将 my_list 的元素(也是列表)解成多个参数给 zip(),从而将 3 个列表重新组合。
解包操作符对于 zip 对象同样适用,因为 zip() 本身是一次行列转换的操作,若将它解包后作为参数给 zip(),等于再做一次行列转换,也就是回到了原点(除了最后的结果是元组):
最后再介绍一种用法:创建 n*n 的方阵,每行的数字相同。
2、zip() 的原理解析
官方文档中给出了 zip() 的 Python 伪代码(并非是 Python 解释器内置的实现,只为了展示基本的代码逻辑):
def zip(*iterables):
# zip('ABCD', 'xy') --> Ax By
sentinel = object()
iterators = [iter(it) for it in iterables]
while iterators:
result = []
for it in iterators:
elem = next(it, sentinel)
if elem is sentinel:
return
result.append(elem)
yield tuple(result)
在这段简短的代码中,可以分析出几点关键的信息:
zip 接收可变数量的可迭代对象参数,这些参数会经过 iter() 处理成迭代器。推论:若出现非可迭代对象,此处会报错
while 循环在判断列表是否为空,而列表中的元素是将参数转化而成的迭代器。推论:若入参存在有效的可迭代对象,则 while 循环始终为真;若没有入参,则什么都不做
next() 会依次读取迭代器中的下一个元素,它的第二个参数会作为迭代器耗尽时的返回值。推论:每一轮依次取出这些迭代器的一个元素,当某个迭代被耗尽时,则退出死循环,这就意味着未耗尽的迭代器会被直接舍弃
3、zip() 的问题与解决
zip() 最明显的问题是它会舍弃掉未耗尽的迭代器:
这是一种木桶效应,最终的结果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
有一种解决思路是取长板,同时补足短板(用 None 值填充),这就是 itertools 中的 zip_longest 方法:
它填充了冗余数据,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但是,如果我们不希望有冗余数据,只希望得到按最长方式对齐的数据呢?
Python 官方最近采纳了 PEP-618.它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当出现迭代器长度不一致时,它既不向短板妥协,也不向长板妥协,而是抛出 ValueError。它认为入参值错误,也就是严格要求入参的数据完整性。
该 PEP 会被合入到一年后的 Python 3.10 版本,关于更多的内容细节,可查阅这篇PEP-618 译文 。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CDA 数据分析师:善用 Power BI 索引列,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效率 在 Power BI 数据分析流程中,“数据准备” 是决定后续分析质量 ...
2025-08-18CDA 数据分析师:巧用 SQL 多个聚合函数,解锁数据多维洞察 在企业数据分析场景中,单一维度的统计(如 “总销售额”“用户总数 ...
2025-08-18CDA 数据分析师:驾驭表格结构数据的核心角色与实践应用 在企业日常数据存储与分析场景中,表格结构数据(如 Excel 表格、数据库 ...
2025-08-18PowerBI 累计曲线制作指南:从 DAX 度量到可视化落地 在业务数据分析中,“累计趋势” 是衡量业务进展的核心视角 —— 无论是 “ ...
2025-08-15Python 函数 return 多个数据:用法、实例与实战技巧 在 Python 编程中,函数是代码复用与逻辑封装的核心载体。多数场景下,我们 ...
2025-08-15CDA 数据分析师:引领商业数据分析体系构建,筑牢企业数据驱动根基 在数字化转型深化的今天,企业对数据的依赖已从 “零散分析” ...
2025-08-15随机森林中特征重要性(Feature Importance)排名解析 在机器学习领域,随机森林因其出色的预测性能和对高维数据的适应性,被广 ...
2025-08-14t 统计量为负数时的分布计算方法与解析 在统计学假设检验中,t 统计量是常用的重要指标,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判断。 ...
2025-08-14CDA 数据分析师与业务数据分析步骤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世界中,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决策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CDA 数据分析师作 ...
2025-08-14前台流量与后台流量:数据链路中的双重镜像 在商业数据分析体系中,流量数据是洞察用户行为与系统效能的核心依据。前台流量与 ...
2025-08-13商业数据分析体系构建与 CDA 数据分析师的协同赋能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商业数据分析已从 “可选工具” 升级为 “核 ...
2025-08-13解析 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时代的价值挖掘者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将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的 ...
2025-08-13解析 response.text 与 response.content 的核心区别 在网络数据请求与处理的场景中,开发者经常需要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提取数 ...
2025-08-12MySQL 统计连续每天数据:从业务需求到技术实现 在数据分析场景中,连续日期的数据统计是衡量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 无论是 ...
2025-08-12PyTorch 中 Shuffle 机制:数据打乱的艺术与实践 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数据的呈现顺序往往对模型性能有着微妙却关键的影响 ...
2025-08-12Pandas 多列条件筛选:从基础语法到实战应用 在数据分析工作中,基于多列条件筛选数据是高频需求。无论是提取满足特定业务规则的 ...
2025-08-12人工智能重塑 CDA 数据分析领域:从工具革新到能力重构 在数字经济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共振的 2025 年,数据分析行业正经历着前所 ...
2025-08-12游戏流水衰退率:计算方法与实践意义 在游戏行业中,流水(即游戏收入)是衡量一款游戏商业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而游戏流水衰退 ...
2025-08-12CDA 一级:数据分析入门的基石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职场中的一项重要技能。CDA(Certified Data Anal ...
2025-08-12破解游戏用户流失困局:从数据洞察到留存策略 在游戏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用户流失率已成为衡量产品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一款游 ...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