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疾病监测大数据显示 6.5人中有1人吃出了毛病
疾病监测大数据显示 6.5人中有1人吃出了毛病
2015-04-08
收藏

疾病监测大数据显示 6.5人中有1人吃出了毛病


昨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计委提出:“预防病从口入,吃得更安全、更健康”的口号。

昨日从温州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现场获悉,去年我市12家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共监测病例4216例,检出病原体阳性321例。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都是吃出来的毛病。

疾病监测大数据显示

6.5人中1人“吃”出毛病

2012年一项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市疾控中心营养卫生所所长林丹介绍,据推算,温州发病率可能与全国持平。

在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据介绍,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病原体)造成的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2012年,我市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三年来,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共有12家哨点医院对特定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监测、3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

海产品生吃挺危险

夏秋季要特别警惕

今年1-2月,据市区哨点医院之一、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统计,诺如病毒最为活跃,感染率达10%。林丹说,冬春季气温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会出现季节性高峰。大人、小孩都可能中招。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会变得活跃。

据统计,去年监测的腹泻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5.2%,成为我市成年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患者年龄集中在26-35岁。林丹介绍,副溶血性弧菌为嗜盐性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常见于海鱼、海虾等海鲜,咸菜、腌肉等盐渍食品中也有。温州成年人生食海鲜较多,感染机会较大。

而我市0-5岁的婴幼儿最易感染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因为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肉和肉制品、蛋和蛋制品、奶和奶制品等儿童喜爱的食物中。

集体吃出毛病事件不少

食堂中招的最多

去年,温州 通过卫生部门食源性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有10起,累计发病人数100人。学校、单位食堂,饭店等成为引发集体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

林丹说,在单位食堂,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厨师或操作人员本身患有食源性疾病,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就会导致食物感染,或者生熟食未分开处理,造成交叉感染等,是集体食堂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海产品、水产品、肉类及其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在去年监测的有可疑暴露食品的病例中,海鲜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肉类及其制品占可疑暴露食物的50%。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最新资讯
更多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