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FOF常用的七种投资策略全解析
FOF常用的七种投资策略全解析
2018-05-21
收藏

FOF常用的七种投资策略全解析

从当前市场上的投资策略种类来看,大致有七种,包括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杠铃」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买入并持有策略、美林投资时钟策略、Alpha/Beta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一:美林投资时钟策略

美林投资时钟投资策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作为资产配置最为著名的模型,它具体的概念主要指,以经济周期为框架,把「资产」、「行业轮动」、「经济周期四个阶段」以及「债券收益率曲线」四个因素联动起来,作为投资周期综合参照工具。

美林投资时钟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分别是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对应资产配置的特定资产类别: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市场以四个阶段作为一个周期,不断轮回。每个阶段都有其最为适合的资产配置品种,如果在特定的市场阶段,资产配置于相对立的品种,收益则会低于市场的平均值。

经济衰退阶段GDP增长乏力——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走低——央行降低利率——债券收益相对保值;经济复苏阶段央行宽松政策发挥效力——经济增长——股票市场进入黄金期;经济过热阶段通货膨胀上升——央行提高利率——股票估值重估——大宗商品表现出众;经济滞胀阶段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供给失衡——通货膨胀加剧——央行货币紧缩——股市进入空头——现金为王。

在具体操作方面,美林投资时钟的FOF运用基本规则是:

1.大类资产的中性原则:如果以均衡配置为基准,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商品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各25%,当市场处于投资时钟周期内的某个品种时,则加大对该品种的配置,比如,当市场处于衰退期,则提高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大约为70%,其他三类各占10%。配置的比例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宏观经济等具体情况,动态地调整投资策略。

2.大类资产的调整原则:根据投资时钟在四类资产之间做较大幅度的配置调整。

FOF核心竞争力就是资产配置,特别是大类资产配置,美林投资时钟对行业资产配置以及种类配置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从整体来看,美林投资时钟对于中长期资产配置,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要想把美林投资时钟投资策略运用得好,要求基金管理人对经济的每个周期拐点都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从美国市场来看,相对应的指标则更加容易判断,主要以经济发展周期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但在A股市场,由于影响市场的因素并不是以经济的基本面为主导,因此,在对FOF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市场估值、经济基本面、市场风格等常规指标外,同时,要关注监管政策的走向。

投资策略二:Alpha/Beta投资策略

投资者都明白,投资除了选择好的标的外,择时的重要性也不必赘述。

在投资策略中,对择时没有要求的策略,基金收益将会受到影响,而对择时有要求的策略,虽然能提高收益,但这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不仅难以把握入场时间,也难以把握出场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α/β收益率的转换,辅助投资者进行择时,是在选择良好标的同时,更好地选择入场时机借鉴的工具。

基金投资组合收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风险收益;另一类是风险收益。风险收益往下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给投资组合系统性风险「补偿」,即所谓的beta收益,也就是偏离价值波动的收益,这种收益属于高风险高回报收益;另外一种投资组合收益来自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品种,以此获取「额外」收益,也就是Alpha收益。

风险收益中的α/β收益,随着市场变动,呈现周期性波动,而其中Alpha收益波动要大于Beta波动幅度。

在FOF投资策略中,我们可以通过α/β的辅助,捕捉市场阶段性的热点,提高基金择时能力,以此达到放大收益的效果。

基金经理在借鉴Alpha和Beta指标的强弱来调整投资策略时,从市场表现看,通常高Alpha基金组合业绩,整个期间业绩都领先;而高Beta基金投资组合是市场波动关联性强,是一把双刃剑,即市场上涨时,高β组合业绩领先;但在下跌的市场环境中,高Beta相比高Alpha投资组合业绩,下跌也快。

这要求FOF基金在对市场进行资产配置时,应当根据Alpha和Beta收益,综合两者强弱程度,对市场做出宏观判断,以此作出策略的调整。

α/β投资策略的流程是:

1.寻找高Alpha基金,并把其中的高Beta和低Beta分为两组;

2.持续观察两组基金Alpha收益率和Beta收益率,当两者出现交叉强弱易手时调仓:前者低于后者时调仓到低Beta基金组,后者高于前者时调仓到高Beta基金组。

总之,这个策略是细类资产投资策略,需要配合相应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来操作。

投资策略三:动量配置策略和反转配置策略

动量配置策略,也称之为相对强度交易策略,此策略的主要逻辑是:投资者在一定持有期内,如果某只股票或者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表现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该股票或者股票投资组合仍将会有良好表现。而在这段时间内,表现不好的股票,在下一段时间还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走势。

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Jegadeesh与Titman在1993年对股票组合中期收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他们发现,以3至12个月月尾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其中间收益呈现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量效应。

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依据是,证券价格时常对与公司有关的消息反应迟钝,并且投资者心理上呈现保守状态,因此,即使消息公布后,股价也无法立即得到反应。

如果市场有效,当利好消息公布之后,市场将会立即反应,相应个股将会从60%直接反应至100%;但通常情况下,市场反应是不够充分的,往往会出现图中斜线部分,这样就留出了缓冲时间。当市场出现斜线部分区域时,如果运用动态策略,则可以从中获利。

但在1992年,Ritter等学者发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价格涨幅较大的证券,将会有强烈的趋势大逆转的走势,而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那些走势较差的股票,则会倾向于回升趋势,这就是反转效应。

动量会使证券价格沿着某个方向前进,当到达临界点之后,就会出现反转,研究动量和反转都可以从中获利,这就是动量配置策略和反转配置策略。

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由于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特点,在策略的具体应用上,是采用动量策略还是反转策略,也自然有着差异。

上述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美国近几十年来股市走向所呈现的特点,虽然美国股市走向在全球具有引领性,但对于成熟度较低的市场,适用性则可能要打折扣。就拿中国的基金市场来说,由于我国市场上以趋势投资者为主,且散户居多,当趋势来的时候,投资者的簇拥会强化趋势,也就是在多头市场中,散户的不成熟容易忽略市场的估值,往往会涨过头。而在空头市场中,散户的恐慌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市场往往会跌过头,只有待空头消耗殆尽之时,个股才能企稳回升。

如果在中国市场应用反转策略,那么,就不能仅以企业估值作为FOF配置策略的唯一依据,否则,投资者到最后就会发现,在择时上,会出现过早进场的问题。

投资策略四: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所谓的成本平均策略,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股票不同的价格,分批买进,以备个股出现无法预测的风险时,可以摊薄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较大风险的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使得投资者在股票价格较高时投资的股数少,而股票价格低时投资的股数多,即可以减少投资成本。

1994年,Warther的实证研究发现,基金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存在着强烈的联系,采用成本平均策略的投资者,在经过股价下跌一段时间以后更有可能买进股票。


FOF核心在于资产的配置,其本身就不提倡集中投资,FOF本身就具有分散化的特征,与成本平均策略本质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策略运用上,投资者能更灵活地进行策略的运用。


与成本平均策略相应的是时间分散化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主要指的是,投资市场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

1998年,Ibbotson,Associate研究股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收益,时间跨度从1年到20年。研究结果发现,时间成了影响资产组合收益的主要矛盾,长时间地持有资产可以降低损失的风险。如果持有期限在15年或者以上,基本上都能够取得正收益。

举一个例子,说明时间分散化策略的价值。假如有1000美元,打算投资退休基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无风险投资,预期收益率为4%,标准差(风险)为0;其二是风险投资,预期收益率12%,标准差16%。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风险投资价值相比无风险投资,所获得的回报要高很多,显然,利用时间分散策略来提高收益,是有效的。

对时间分散化策略做得最为出色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持股时间长达几十年。通过时间的分散,不仅帮助投资降低了风险,而且还获得了巨额的收益。这也是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相比,战略眼光以及胸怀格局之间的差异。

关于时间分散化策略,Fisher和Statman在1999年对这种策略进行了系统解释,此策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认为投资者投资股市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建议投资者在年轻的时候,在资产配置之时,加大比例投入到股市中,因为股票具有高风险性,而随着年龄增长,则应不断减少资产组合中股票的占比。

成本平均策略以及时间分散化策略,从形式上而言,与定投基金有些类似。对于FOF基金来说,其配置重点是大类资产的配置,在时间上更是强调长期持有。因此,分散投资以及长期持有是FOF基金本身固有的属性,过往的市场也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有效性,人们对FOF基金应该报有更大的信心。

投资策略五:核心·卫星投资策略

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嘉信投资的一项研究。顾名思义,所谓「核心·卫星」投资策略,就是把投资的资产分为「核心」和「卫星」两大类资产,以此进行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

此策略的关键是在「核心」资产的配置,一般情况下,核心资产配置的是被动型、费用低廉、流动性较好的基金,比如指数基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通过长期持有的方式获取稳健的收益。

另外,把少部分资金配置在「卫星」资产上,卫星资产与核心资产相比,灵活性、风险性也更为突出。「卫星」资产主要是在「核心」资产有文件收益的前提下,把少部分资金配置与高风险品种之中,以此提高市场组合的收益预期。因此,其配置品种则更多偏向于小盘、另类等波动率较大的基金。


从基金组合比例来看,核心·卫星策略的精髓在于风控,因为占比超过80%的「核心」资产配置到了相对稳健的品种中,意味着已经大大降低了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系数。占比不到20%的「卫星」资产,即使出现亏损较大的情况,相对基金整体而言,投资组合总值跌幅也有限,这样对基金管理人而言,就能把握主动权。

核心·卫星投资策略在兼顾基金组合灵活性的同时,降低了风险,并且在组合中「卫星」资产配置突出了收益性,同时给基金组合的收益打开了空间。

从此策略在国外的实践情况来看,其在降低风险方面成效明显,不过,该策略也有着缺点:不管「卫星」资产配置如何灵活,由于其配置占整个基金组合较低,基金收益性并不突出。虽然如此,但对于核心是大类资产配置的FOF基金而言,此策略本质更符合FOF基金追求稳健收益的初衷,基金管理人对此策略的运用也比较普遍。

投资策略之六:「杠铃」投资策略

杠铃投资策略最早应用于债券投资领域,下面我们就用债券投资作为举例说明。

杠铃投资策略,在投资债券时,只投资于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而不投资于中期债券。打个比方,比如把50%的资金用于购买短期债券,50%的资金用于购买长期债券。从比例上看,由于两者都各占50%,形态上看起来如杠铃一般,我们称其为杠铃投资。

这两种投资各有侧重,短期债券为资产组合提供流动性,长期债券则为资产组合提供更高的收益,从而更好地兼顾组合的流动和收益能力。杠铃策略选取的是资产两端进行配置,能较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特别是应对各种极端市场环境,都能表现出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在基金投资策略中,同样被广泛采用。

在投资模型中,杠铃投资策略可以划分为:价值-成长、大盘-小盘、主动-被动、股票-债券等,来作为FOF基金筛选的标准。

杠铃投资策略的核心在于,所选择的两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甚至是负相关的。

比如,资产投资于政府债券和股票市场,两者的市场机会更多时候是相反的。因此,无论市场走向哪个极端,资产都有表现的机会。而当市场整体向好之时,资产组合还能有超额的表现。另外一点就是,两者之间的配比关系要适当,如果配置比例大小过于悬殊,就称不上是杠铃了。

投资策略之七:买入并持有策略

买入并持有策略看似是一种最笨拙的方式,却获得了大量研究人员的推崇。买入并持有策略,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支持的策略。

采取该策略的投资者,通常忽略市场短期波动,放弃从市场环境变动中获利的可能,而更多着眼于长期投资。长期持有策略相比高频交易策略,由于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在市场中买卖,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节省也就成了其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比例与其风险承受能力正相关,而一般大众风险承受能力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其投资组合也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想获得超额收益,这就要求采取长期持有投资策略的投资者,还要具备不因市场短期风险变化而坚持资产配置的能力。

其实,这个策略看似简单,但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入,也并非适合每个人。每个市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果不考虑时间节点以及投资者的素质,市场走势会让买入的投资者最终丧失信心。比如在暴涨暴跌的A股市场,如果择时不当,在高位买入股票持有,则可能导致基金出现长时间亏损套牢的局面。如果基金经理专业素质不够,无法正确判断市场估值,很有可能在忍无可忍的底部区域卖出基金,这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买入持有策略看似简单,但对基金管理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对FOF投资而言,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宏观经济的把握,因为FOF投资的核心在于大类资产的配置,也就是说,宏观市场环境是FOF投资的第一因素,其次,才是具体品种的选择。

在美国市场中,投资者更多地是从宏观环境以及企业估值的角度制定买卖策略,而在中国市场则不同,相比经济基本面,更为重要的是政策的变化,后者常常是影响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因此,买入并持有策略中,买入时机把握的考量因素,需要根据各个市场特点而有所区别。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上一篇
下一篇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