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精彩阅读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立等可取”的小微贷款
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立等可取”的小微贷款
2017-08-17
收藏

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立等可取”的小微贷款

“真是及时雨啊,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的运行重回顺畅。”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福建调研时,听到很多中小微企业者这样说起银行对他们的帮助。7月的福建恰好处在一年最热时,但炎热的气温却没有降低银行信贷员在中小微企业了解情况的热情。

厦门科塔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频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大增,由于公司资金量有限,对外承接订单非常谨慎,业务规模一直得不到扩大,企业一筹莫展。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都是制约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和科塔电子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过去即便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记录都不错,但能从银行获得免抵押纯信用贷款的小微企业也是凤毛麟角,银行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贷款风险,不敢放心大胆地贷款给小微企业,即便肯贷款,一般也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或收取高昂的利息。

而“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则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福建采访发现,“互联网+”立下了大功,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可充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在厦门建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戴维弘看来,建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的“小微快贷”就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确实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容易、更便宜、更快速”的全新融资体验。

另一方面,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与许多中小微企业家沟通时,他们也坦陈,对企业而言,很多时候除了提供贷款以外,更迫切的是想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建行福建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副总经理何明波对记者说:“要将互联网与大数据有效结合,让那些因信息不对称、缺少抵质押担保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成为现实。”

“大量企业和企业主在开户、结算,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记录、金融资产、结算流水、纳税记录、工资社保公积金等信息都能成为宝贵的获贷资源。”戴维弘对记者说,再加上建行的系统开发能力,能对海量数据(33.350, -0.98, -2.85%)进行整合,加以分析,围绕企业和企业主的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非财务大数据信息给出较为客观的风险评价。

令人惊喜的是,以往中小微企业在贷款时需要填写复杂的申请资料,很多企业家由于麻烦和申请流程过长而放弃和银行的合作。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从申请、审批、签约、支用到还款,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花费五分钟时间。原来一笔贷款需要人工花半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客户评价、贷款审批、贷款支用等各个环节全部由系统分分钟搞定,让贷款真正实现了“立等可取”。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资金“脱虚向实”现象明显减少,开始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监管部门引导和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等驱动下,信贷资金开始回流中小微民营企业。

当下正是传统国有银行转型的重要阶段,零售业务的智能化和电子渠道化理应有所增强,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势在必行。有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刺激改革、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引导银行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对小微、“三农”战略性新兴农业和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